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

持续拓展国际合作 促进林业科学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林业国际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对我国务林人的理念更新、机制创新及人才及能力建设的提升等,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与林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林业国际合作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一些林业部门对持续拓展国际合作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甚至有个别地方认为林业生态建设“不差钱”、“外资项目要求过严”等,这种认识偏差对新形势下开展林业国际合作、拓展林业发展空间是极为不利的。   林业国际合作对林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   各地的林业国际合作都经历了从探索起步到不断拓展深化、不断提高的过程。从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国际组织之间合作,到民间的交流、企业之间的合作,领域和范围逐步拓展,形式逐步多样化,形成了以大的生态建设项目为主体、小项目为补充,资金引进与技术管理引进并举,项目建设与友好交流共同促进,林业能力建设与各级各类人员理念拓展都提高的局面。从安徽省的实践看,国际合作对林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弥补了林业资金投入的不足。资金短缺是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因素。而利用外资最直接作用是有大量资本的流入,进而影响林业资本形成的数量和质量,缓解了林业资金投入的不足。   二是利用外资加快了林业的科技进步。积极引进和借鉴国际先进的营造林技术和管理方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项目科技推广培训工作,把科技兴林落实到项目中,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项目建设的支撑作用。   三是引进了先进管理理念,提高了林业整体管理水平。随着合作项目实施而引入的林业集约化经营思想,以及社区参与式造林、竞争性招标、开放式管理、提款报账制等项目运营方式,加快了林业改变传统经营管理方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的步伐。   四是培养了新时期所需的林业建设人才。锤炼了一大批既懂林业又熟悉国际项目管理工作的新型林业队伍,同时提高了项目区林业机构的能力建设。   五是促进了林业对外开放。林业双边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加强,多边经济技术合作稳步发展,民间合作与交流逐步发展,密切了与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的关系,对建设现代林业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林业国际合作与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多年来林业国际合作工作与项目的实施,当今,在少数地方和少数林业部门中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与工作上的问题,需要认真反思。   一是有些人对外资项目存在模糊认识。比如:认为外资项目要求严格,有畏难情绪,不想拓展;认为外方贷款项目将来需要还贷,会给地方背包袱,乐意要无偿项目,对有偿项目不感兴趣;认为现在国家对林业生态建设投入较大,暂时“不缺钱”,不急着引入外资;认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经营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组织实施外资项目难度加大。   二是项目管理理念还不能完全与国际接轨。外资项目的管理和实施要遵循国际惯例或国际标准,一般要求规划、设计、施工具有一致性,技术规划的约束性很强。而一些地方和单位,一方面属于“被规划”、“被实施”阶段,另一方面受传统观念束缚,在实际中随意性操作较多,影响到项目的实施。   三是诚信观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引进外资项目,外资投资方或援助方都要求中方(地方政府或合作单位)配套投入,并在投资协议中明确配套资金的类别、数量和投入时间。但有的地方政府或合作单位在承诺时信誓旦旦,具体执行时却大打折扣,不能及时、足额落实配套投资,不能按时支付相关费用。   四是有的地方和单位对项目工作管理粗放,质量意识不强,领导组织、专业人员配备、规划落实、检查验收、监督反馈等机制不够完善,先进技术没有被群众接受和掌握,导致一些项目的示范作用被削弱,综合效益不够理想。   当前林业国际合作面临的新形势   从国际上看,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调整了对我国的援助战略,强调要逐步由单方援助转变为“互利、共赢”的新型合作关系,而且国际金融市场新的不确定因素还在增加。与此同时,林业全球化趋势加快。随着全球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金融组织和一些发达国家将其援助重点逐步转向包括林业在内的生态、环保领域,在贷款项目选择上更偏向 “绿色”,通过国际“绿色金融”引入林业建设资金已成为可能。   从国内看,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明确了林业“四个地位”,赋予林业“四大使命”,林业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空间不断扩展,林业建设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林改之后,林业投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地方上对林业外资的需求呈缓解趋势,对外资有一定的“挤出效应”。   从合作战略看,当前我国资本输出规模逐步扩大,寻求资源领域的合作更明显,合作引入方面更加强调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为主,合作项目的选择上对“生态性”、“清洁性”、“可持续发展性”的要求更高,更注重开展生态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   从合作形式看,有“三个转变”,即:从无偿援助向优惠信贷方面转变,从单纯的造林向森林经营及产业方面转变,从资金支持为主向技术人才合作交流为主的转变。   新时期拓展林业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在“十二五”我国经济战略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时期,我们要从促进林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林业人才的理念、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这“三个促进”的高度上来认识拓展林业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一是推进贷款合作,将为林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理论支持。国际金融组织及外国政府贷款利率较低、期限较长,条件比较优惠,仍是很好的融资渠道。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和碳汇林业、生物质能源等在技术上都面临着诸多挑战。加强国际间林业技术合作不仅势在必行,更是亟待强化。林业经营理论日益多元化,如森林永续利用理论、木材培育论、森林多功能理论、林业分工论、新林业理论、近自然林业理论等,都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但每个理论都有其合理的部分。在利用国外贷款的同时,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上先进的林业经营理念和科学技术,必将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现代林业建设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二是拓展智力引进,将为林业体制机制创新发挥重要借鉴作用。必须加强学习、引进、借鉴、组装、配套和集成创新、创造,形成我们的现代林业理论与实践。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以及一些林业先进国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不仅是资金的银行,更是知识的宝库,他们提供的是“优惠资金+知识经验传播+监督管理”三结合的贷款。我们需要利用国际多边或双边平台, 加大智力资源和知识引进,开展技术援助、经济调研和人员培训等活动,为林业改革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促进林业机构能力建设。   三是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将为林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空间。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正是在这种生态保护和发展碰撞的大背景下,林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在2009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中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围绕实现“双增”目标,我们必须积极参与林业国际合作,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寻求并利用国际条件,应对国际热点问题,增强话语权和主动权,为林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附件:

相关稿件:
太阳城集团 赌球平台推荐 澳门在线赌城娱乐 正规博彩平台 新葡京官网 十大在线娱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