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3月24日报道:浙江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高达60.9%,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名列前茅,可树主要长在山上。
另一组数字。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的理想标准是18%,而浙江只有11%。人多的地方树少,百姓不能充分享受生态建设的成果。
林业不能有天然的盲点。浙江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说:“平原绿化既是全省的短腿也是建设重点。”
从认识到行动,浙江步伐够快。
时隔一年,同样的3月,省委副书记夏宝龙两次参加全省平原绿化会议,都有讲话,情势却大不相同。
2010年3月,浙江省委首次就平原绿化召开会议,夏宝龙在余杭与10个县(市、区)的书记座谈平原绿化。此时,更多的地方尚在观望省委此举的意图。
2011年3月,全省平原绿化工作座谈会再次召开,参加的县(市、区)委书记增加到20个,目的已是“研究部署加快平原绿化建设的重点和措施”。
据统计,参加余杭座谈会的10个县(市、区),全年共完成平原绿化7.7万亩,投入资金10.7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更可喜的是,平原绿化在全省发酵般壮大,各地开始普遍响应。一年来,全省共完成平原绿化26.1万亩,投入资金37.8亿元。平原绿化、身边增绿,一时形成氛围和热潮。
瑞安市是参加余杭会议的10个县(市、区)之一。它的认识和做法,在浙江具有普遍意义。
瑞安平原绿化,有“3620工程”:利用3年时间、实施6大工程、建设20类项目。工程如期完工后,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超过48%,平原地区将超过18%。
今后3年,瑞安将投入12.7亿元,完成平原绿化6.4万亩。一年投入,相当于此前60年的总和。
瑞安只是温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市委书记蒋珍明说,瑞安楼太高、树太矮,建筑太密、绿化太疏;但千错万错,种树没错。
巨额投入,钱从哪儿来?
瑞安的做法是:每年约3亿元政府投资,同时引导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绿化。2010年,全市首批90家企业即自发捐资5831万元,用于平原绿化。
平原绿化,地从哪儿来?
瑞安的做法是:一留、二租、三补、四奖。新围垦区预留200米以上的海岸基干林带建设用地,绿化用地比例不低于20%。县道以上等级公路、铁路、飞云江、塘河等干线两侧集体所有土地实行租赁,每亩每年租金500元,租期20年。苗木大户按统一规划在公路、河道两侧创办苗木基地,政府给予每亩每年300元的补助。村级自行调剂解决道路两侧绿化用地的,政府给予适当奖励。
栽后管护,由谁来负责?
瑞安的做法是:3年内包栽包活,3年后统一管护。招投标项目由施工队负责栽活栽好,3年后财政按每亩100元出资,成立护林队,统一管护,负责排水、浇水、锄草、修枝和病虫害防治。
工程浩大,由谁来组织?
瑞安的做法是:市政府抽调20多人,成立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指挥部。市纪委、监察局还出台文件,对森林瑞安创建的责任单位实行专项问责:部署不力的问责,效能低下的问责,监管不力的问责,配合不力的也要问责。
如今的瑞安城乡,到处都在栽树。
万松广场以前是违章建筑,如今被绿化一新。飞云江三桥接线两侧原来只有一行小杨树,如今两侧各30米都栽上了樟树、榕树、樱花和夹竹桃。
瑞安平原绿化,带动周边一时苗贵。
市委书记蒋珍明提醒,平原绿化要多栽乔木、少栽灌木,多栽大苗、少栽大树,多栽本地常绿树种、少栽外地落叶树种。
如今的浙江,平原绿化一年扩面超过1万亩的县(市、区)比比皆是,超过5000亩、3000亩的数不胜数。投资则动辄几亿、十几亿元。
3月7日,浙江在临海启动“1818”平原绿化行动。未来5年,全省将力争完成平原造林180万亩以上;“十二五”期末,全省平原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以上。
省委副书记夏宝龙说,各地要像重视山上造林一样重视平原绿化,推动森林下山、进城、入村。
对未来的浙江平原森林景观,夏宝龙这样描述:大地茂林修竹、江湖水秀鱼跃、村庄鸟语花香、城市林荫气爽、田园果硕粮丰。
楼国华则说,百姓出门见树、移步进林,幸福指数才够高。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