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4月23日报道(实习记者 潘春芳 彭江一) 4月21日,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友好植树活动在北京市通州区台湖地区举行,约1000位中日友人共栽下2000余株油松、白皮松、毛白杨、国槐、海棠等树木。中日友好协会会长、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首席委员、原国务委员唐家璇,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北京市副市长夏占义,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汪鸿雁,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日本林野厅长官皆川芳嗣,日中绿化交流基金事务局长梶谷辰哉等出席植树活动,共同为“中日友好林”纪念碑揭碑,并栽下几株郁郁葱葱的油松。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主持植树活动仪式。
赵树丛在植树活动仪式的致辞中表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生态环境的许多方面互相依存。在北京举办中日友好植树活动,既表达了对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的祝贺,更彰显了对开拓中日关系更加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决心。希望中日友人共同栽植的树苗能够见证中日世代友好,并祝愿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
赵树丛说,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明确提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并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力争到2020年实现中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的“双增”目标的庄严承诺,中国林业正在为此而努力奋斗。去年,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胡锦涛主席发出了“加强区域合作、实现绿色增长”的倡议。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亚太地区各国的林业合作,为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丹羽宇一郎表示,这次植树活动是纪念两国邦交正常化40周年系列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希望在此植树点建成的森林公园,能作为日中友好的象征,并在两国有关人士的关爱之下,成为两国世代友好之林。
皆川芳嗣回忆说,40年前,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初,日本政府向中国赠送了大山樱树和日本的唐松,象征着日中两国在林业领域的合作顺利地迈出了第一步。之后,各地展开了广泛的林业交流活动,通过共同努力,两国林业友好合作关系逐渐成为两国友好关系的支柱之一。现在,两国林业交流合作正日趋成熟。希望今后像今天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持续努力地加强合作,以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的交流与友谊。在植树现场接受采访时,皆川芳嗣还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一旦中国的环境恶化,在偏西风的作用下,中国大陆的浮尘势必会影响到日本,因此,共同开展植树造林,是一个双赢的举措。
梶谷辰哉宣读了友好植树活动的倡议书。他说,日中绿化交流基金是为了支持中国的造林事业,根据两国政府商定于1999年设立的。在中方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几乎遍布中国各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后,日中绿化交流基金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的造林绿化事业。他向在场的人员发出倡议,让我们共同为搭建中日友好的桥梁而努力。
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友好植树活动由国家林业局、北京市和日中绿化交流基金共同主办,并得到外交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日友好协会、日本驻华使馆、日本林野厅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的支持。
据介绍,此次活动是以日中绿化交流基金(小渊绿化基金)为平台展开的。早在1999年,为扩大两国在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领域的合作,中日两国政府就决定设立中日民间绿化合作委员会。同时,日本政府出资100亿日元设立日中绿化交流基金。中日民间绿化合作项目自2000年启动以来,日方共提供援助资金总额约50亿日元,实施项目180个,造林约5万公顷,项目分布在我国 29个省(区、市),涉及防沙治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石漠化治理、海防林建设、灾后生态恢复重建、生态文化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我国林业、青联、环保、工会、妇联、对外友协、城建等部门与日本63个民间团体累计有数百万人携手参与项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