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

赵德清:给树当爹的林业局长

中国绿色时报7月13日报道(作者 王存理 晏国政 王菲菲) 给树当爹?
  没错,而且一当就是30年。
  扎根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大同县30年,山西省大同县林业局局长赵德清坚持科学营林,探索多项适于当地的造林技术。近14年来,全县林地面积新增45万亩,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贫瘠干旱的雁北地区筑起一道京津生态屏障,赵德清也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树爹”。
  爱树如子,一生造林
  1981年,年仅23岁的赵德清毕业刚分配到大同县林业局,就被派往偏远的聚乐乡采凉山担任技术员。他和种树人员一起住在一座无电无水的废弃窑洞里,一住就是两个月。几年间,令人羡慕的国家干部变成了邋里邋遢的“泥腿子”,荒山上却多了7000多亩落叶松。
  1984年冬天,赵德清被调往更加偏远的麻峪口乡担任副乡长兼林业站站长。
  时值国家在当地开展“三北防护林”建设,他便春季栽树,夏秋整地,冬天管护,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县里一位干部回忆说:“到他的卧室掀开被单一看,床底下放满了穿烂的鞋子。赶上植树季节,他在山上一呆就是五六十天,山上石头多,平均一个月要穿坏4双鞋。”
  在麻峪口乡的12年间,赵德清带领群众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造林3万亩,圆满完成任务。他的爱人师慧林说:“那时候我和孩子住在县里,他最多一个月回一趟家。”
  1999年,赵德清担任大同县林业局局长,仍是个“不沾家”的人,不是忙于造林,就是检查验收、护林防火。他说自己是个没管过孩子、没做过饭、没洗过衣服的“三没丈夫”。在乡里工作时,父母亲都曾得过大病,妻子还去北京做过手术,但当时都赶上了造林季节,赵德清没能陪在他们身边。
  赵德清的同事说,他爱树如子,为封山禁牧,曾与手拿匕首的村民对峙;为制止偷伐,曾带领同事连续两个月每天零点至3点在一家压板厂门口蹲守;为防火,他不惜得罪多名县乡领导,处理了一个引发山火的人员。老百姓说,赵德清见到树比见到儿子还亲,大伙称他为“树爹”。
  与树木打了30多年交道的赵德清,皮肤黝黑,不善言辞,但一到了林业“战地”便兴奋不已。在大同县东山十万亩连片造林工程区,不同年代栽植的油松、樟子松、杏树等树木漫山遍野。在他最早造林的落鹰山上,当年的松树苗现已长成5米多高的大树。
  突破干旱区造林难题
  大同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年降雨量只有300多毫米,土壤瘠薄、寒旱交加、荒山多风沙大,栽树比养个孩子还难。县林业局老干部高元说,为保证成活率,这些年赵德清不断钻研林业科技知识,探索总结了多项适于大同实际的造林技术,取得了成效。
  大同历史上适地树种为小叶杨,俗称“小老树”,易招虫害,无经济价值。
  在麻峪口乡落鹰山造林期间,赵德清经过反复试验,在小阴坡成功栽植樟子松、油松等树种,不仅打破“松树只适宜阳坡栽植”的定论,而且大面积推广至3万亩,打造了山西省第一个樟子松示范造林工程。
  赵德清还根据大同县土地条件,组织钻研并总结了一套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综合配套技术,形成了“细整地、选壮苗、深开口、浇透水”等“358”造林规范流程,在全县推广,并获得雁北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造林方式上,赵德清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积极推广专业工程队造林。他说,过去种树普遍靠干部群众义务种,场面壮观,但缺乏专业技术,效果不好。他组织的150人的专业队一到植树季节就住在山里专门种树。现在全县已组建10支造林专业队,队员达l000多人。
  为解决造林后的林牧矛盾、森林防火等管护难题,赵德清带领大同县林业干部改变过去分散造林的规划方式,实行按山系、按流域大规模成片治理,并采取“栽一片、管一片、成一片”的管护方式,在全县组建了80多人的专业管护队伍。
  高元说,围绕提高树木成活率这一造林核心问题,赵德清近年来还坚持适地适树、乔灌草结合等原则,总结出适宜于道路绿化的大坑、大苗、大株行距、深栽等“三大一深”技术,大力推广ABT生根粉、抗旱保水剂、根宝等先进造林科技成果。通过一系列科学造林措施,在自然条件恶劣、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全县树木成活率由上世纪80年代的75%提高到现如今的90%以上。
  为基层干部树立榜样
  在赵德清同事眼里,他是个办事认真、管理严格的领导。
  74岁的大同县林业局传达室工作人员杨正汗说,局里8点上班,但10多年来,赵德清每天都是7点就到,安排完局里的事情后就去林地。8点半以后就很难在局里找见他。
  林政站职工常青云说,赵局长以身作则,林业局的干部没人迟到,一年到头几乎没有节假日休息,认真工作已经成了习惯。
  赵德清说:“植树造林需要各级领导支持,但也不能哭穷,干任何工作都要用实干的精神来得到认同和支持。”近年来,大同县林业投资年年增加,达到1000多万元,相当于全县可用财力的1/10。林业局内两名正科级干部和几名副科级干部全部从业绩优秀的人才中产生。
  在赵德清带领下,大同县林地面积从1998年的46.7万亩增至91.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l8.9%提高到28.6%,超过山西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从2000年开始,这里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已完成各类治理面积82.4万亩。区域内每年6级以上大风的天数由44天减少到10天左右,小风不起尘、大风不扬沙。2007年,大同县被国家授予“全国治沙防沙先进县”,并连续两年被山西省授予“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赵德清被授予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
  大同县委书记王凤瑞说,赵德清用一辈子坚持干了造林这一件事。这种“立足本职艰苦奋斗、矢志不渝讲求科学”的精神为基层干部树立了榜样。
  为了种树,赵德清放弃了去大同市里工作的机会,即将退休的他还准备在退休后承包荒山继续种树。他说:“种树是个苦差事,不仅靠科技,更要靠辛苦和责任。对我来说,种树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工作。一看见树,我就心情舒畅。干自己喜欢的事,就是一种幸福。”

绿色时评:“树爹”人生的启示
记者 温雅莉
  山高水高,不如人的脚板高;天大地大,没有人的决心大。
  简单的一句顺口溜,勾勒出了赵德清的坚韧与魄力。正是这样的坚韧与魄力,换来了雁北荒山13.6万亩的绿化传奇,也成就了赵德清的“树爹”人生。
  赵德清,一位把根扎在土壤深处、扎在群众心中的林业基层干部,如同他和他的同事们种下的每一棵树具体、实在、活生生,没有豪言壮语,只凭着一股闯劲和干事业的拼劲,用30年的时间矢志不渝地做了一件事情——种树护树,为大地增绿,为百姓造福。为了做好这件事情,他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奔波劳累、不畏艰辛,刻苦钻研、无私奉献,不争、无悔、默然。
  他不是个人英雄的传奇,他既没有我们心目中惯有的英雄的高大,也没有那么多的轰轰烈烈,他只是一个能卸下浮躁人生的“累”,轻松地坚持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追求,去干自己喜欢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从“痴心爱树”中获得满足,把绿化荒山当成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以“善良的人做一点善事”的方式追求着最有意义的事业的平凡人。
  但就是这样一位平凡人,用一以贯之的行动,用矢志不移的信念,为我们刻画出了一幅标准像,诠释出了一种至真至纯至善的境界,也给我们每一位务林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启示。

附件:

相关稿件:
Bet365 澳门美高梅赌博平台 网上赌搏网站排行榜 pg电子试玩 ladbrokes立博中文官网 澳门永利皇宫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