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9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选择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报道了鹦哥岭自然保护区青年团队27名大学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2007年,27名大学生自愿放弃城市生活,来到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他们扎根山区,以站为家,把“爱上鹦哥岭,作为鹦哥岭,奉献鹦哥岭,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抱负、我们的责任在鹦哥岭”作为共同目标,通过4年多的不懈努力,摸清了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的物种资源,填补了保护区资源本底空白;耐心劝说社区村民弃斧护林,用真情改变了村民以往靠山吃山、乱伐滥猎的陋习;通过培训,成功招募270名当地村民,组建了鹦哥岭第一支护林队;真诚帮助当地黎苗百姓脱贫致富,用自己的工资和奖金购买鸭苗,大力推广“稻鸭共育”模式,建立“旱厕”和“松软猪圈”,改善了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社区村民的广泛赞誉。
鹦哥岭自然保护区青年团队的27名大学生,是近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建设事业中涌现出的优秀代表,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全国的林业工作者和自然保护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为宣传和弘扬这些大学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促进我国自然保护事业和现代林业科学发展,国家林业局决定在林业系统开展向鹦哥岭自然保护区青年团队学习的活动,并提出如下要求。
一、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为核心,加强自然保护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这27名大学生所表现的精神实质就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要从实际出发,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强化爱岗敬业和职业道德教育,充分展现林业干部职工特别是自然保护区干部职工队伍甘于奉献、淡泊名利,能干事、肯干事的良好形象。
二、以能力建设为目标,注重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全面提升自然保护区干部职工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这27名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反映出人才是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基础,人才培养是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前提。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要以人为本,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使保护区干部职工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三、以科研宣教为抓手,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全面提升自然保护事业的社会认同感,拓宽自然保护区发展空间。一要强化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通过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来提升保护区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提升自然保护区知名度。二要处理好保护区发展与社区共建的关系。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要依靠当地政府,完善社区共建共管机制,缓解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不断拓宽保护区生存发展空间。三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提高社会各界对自然保护事业的认同度,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一切积极因素支持参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为促进我国自然保护事业和现代林业科学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