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不仅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且是天然的“病原库”,是狂犬病、鼠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许多人兽共患病的携带者和自然宿主,严重威胁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甚至直接威胁家养动物、人类的生命健康。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是《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赋予林业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林业部门的重要任务,是新时期林业部门的重要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切实发挥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前沿作用,在公共卫生安全中的屏障作用,在生态安全中的保障作用,2005年国家林业局依托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成立了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以下简称“监测总站”),负责全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自成立以来,监测总站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林业局党组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克服困难,开拓创新,为促进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密切协作,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有序推进
按照职责分工,监测总站参与编制并实施了《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04-2008)》、《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09-2013)》和《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构建了以350处国家级监测站为主体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夯实了监测防控工作发展基础。组织起草《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规范(试行)》、《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规章制度。通过加强重点区域和重要时期的检查指导,专项督查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活体鸟类交易市场、边境地区等高危区域,确保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问题,消除疫情隐患,研究提出科学防控建议。
二、开拓创新,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宣教培训效果喜人
组织编写了《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培训教材,与东北林业大学合作开展了国家级监测站技术骨干野生动物识别、资源调查方法、疫源疫病监测等技能培训,实现了每处国家级监测站至少有2人接受过培训。建立了“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网页,累计实时发布监测工作动态、国内外疫情消息和科研成果等信息2500多条,设计并印发了监测防控工作宣传海报和折页20余万份,组织编写了《禽流感防治与野生动物疫病》、《野生动物疫病学》等科普书籍,拍摄了《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流程录像片,组建了全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通讯员队伍,开展了“人与野生动物”生态文学征文活动。多年来,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简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高了公众自我防范野生动物疫病的意识和能力,以及主动报告野生动物异常情况的自觉性,初步形成了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壮大了监测防控力量。
三、与时俱进,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水平不断提升
按照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为实现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组织研发并正式启用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初步解决了现行监测信息上报过程中存在的时效性差、安全性低和运行成本高等问题,系统用户涵盖了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各级监测站和科技支撑单位,设计使用用户达到了4006个。科学系统地对野生动物疫病进行了分类,制订了林业行业标准《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分类与代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技术规范》、《野生动物疫病危害性等级划分》、《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分级指南》和工程标准《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积极研判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形势,定期组织专家对国内外疫情形势进行分析会商,对监测防控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为国家林业局党组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会同辽宁、上海、浙江、河南、湖北和青海等省(市)开展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示范站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并总结出了一套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监测站建设和管理模式,为大力推进全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提供了技术和实践经验。配合科技支撑单位做好主动监测预警试点工作,探索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的新方法,为野生动物疫情预警机制建立和地位提升奠定了基础。
四、高效应对,突发野生动物异常情况得到科学处置
按照“第一时间发现、第一现场处置”原则,有效控制了候鸟高致病性禽流感、旱獭鼠疫、野鸟禽霍乱、鼬獾犬瘟热等多起突发野生动物疫情,为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指导和规范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应急处置工作,组织编制了《国家林业局突发野生动物疫病应急预案》,结合专业技术培训,先后举办了10次突发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演练,增强了观摩学员对应急处置工作的直观认识和理解。从2007年起,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对国家级监测站的应急值守情况进行电话抽查,平均应急值守比率为72.8%,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避免松懈、麻痹思想滋生蔓延。先后带领工作组深入青海省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疆塔什库尔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省玉树州隆宝保护区、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西藏那曲地区、阿里地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省海南州更尕海、青海省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等突发野生动物异常情况现场,指导应急处置、监测巡护等工作。
成绩代表过去,辉煌属于未来,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任重而道远,监测总站将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契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全面推进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迈上新台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