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

心系4855家国有林场75万姐妹兄弟

中国绿色时报3月14日报道(记者 郝健 王胜男 贾达明) 你们现在过得好吗?
既期待得到远方的消息,又害怕听到真实的答案。这便是此时此刻林业人内心真实的写照。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4855家国有林场,还工作生活着75万姐妹兄弟及他们的家人。甚至可以想见,时至今日,他们中的大多数仍在贫困线下苦苦挣扎。
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培育后备森林资源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国有林场,不能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进路上的绊脚石。然而,国有林场要和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绝非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能实现。两会代表委员认为,国有林场要摆脱贫困只能依赖发展和改革,而这单靠林业主管部门和各省(区、市)的力量难以持续有效推进,迫切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资金支持。
被遗忘的“角落”
4855家国有林场中,贫困林场数量达3485家,占总数的72%。贫困林场总人口233万,占国有林场总人口的83%。
下面这组数字更加触目惊心——
全国有236家贫困林场场部不通公路,里程达2.6万公里,3163家贫困林场8.6万公里断头路急需维修;1595家贫困林场场部及6474个护林站吃水困难,涉及总人口达150万;170家贫困林场场部及6474个护林站不通电,涉及10万职工;360家贫困林场场部及10150个护林站不通电话。2012年林场在职职工人均收入仅为1.2万元,远远低于全国其他城镇企事业职工年平均工资4.2万元的水平,且还有不少林场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目前没有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的在职职工分别达到15万、25万和30万……
“基础设施不如农村、自主经营不如农业、生活水平不如农民。”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南宁树木园副主任覃建宁这样描述国有贫困林场及林场职工的尴尬。由于国有林场多是在重点生态脆弱地区、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国有荒山荒地上建设,林场远离城镇,经济极度困难,职工生活举步维艰。
是什么导致了国有林场发展陷入泥潭?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洪解释说:一是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长期以来,国有林场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既不能像农民一样有收益权,也不能像企业一样自主经营,还不能与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一样得到公共财政支持;二是受国家政策的制约较大,随着林业的主要任务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国家对主要生态脆弱地区森林资源实行禁伐限伐政策,以公益林经营管护为主的国有林场基本上停止了木材采伐,“守着金碗要饭吃”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人居条件恶劣,大多国有林场地处偏远,就医、就学没有保证,难以吸引人才,配置产业要素能力较差,发展多种经营的条件有限。
拿什么拯救你?
曾几何时,国有林场及林场职工为国家生态建设作出巨大贡献与牺牲,自身发展的许多困难也在过去几十年间不断积累、暴露,却迟迟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为使国有林场尽快脱贫,中央财政从1998年开始安排扶贫专项资金用于贫困林场发展生产,截至2012年度,累计投入20.8亿元,有效解决了国有林场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但由于每年安排的资金总量较少、增幅较慢,距离国有林场的整体脱贫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国有林场改革也正在推进。200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国有林场改革。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扩大国有林场改革试点。201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要启动国有林场改革。
2011年,酝酿多年的国家层面国有林场试点改革在河北、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南、甘肃等7省试水。全国政协委员王增祺认为,推动国有林场改革,重点是理顺管理体制,使国有林场把主要精力放在生态建设上,经营好我国最好的森林资源,更好地发挥森林的整体效益。
这也是国有林场改革的根本目的所在。
截至目前,国有林场试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整体改革尚未破题。
王增祺委员说,国有林场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又要妥善处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改革能否成功,除了科学决策外,还取决于政府是否有一个管理、协调能力强的林业行政管理机构,方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林业工作站管理局副调研员何丽霞认为,国有林场改革不同于工业企业改革、文化改革和农场改革。基于国有林场在国家生态建设中的特殊地位,综合世界林业发达国家和通行做法,应当将国有林场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管理,经费纳入国家预算。
全国人大代表周建元认同这种观点。他说,把林场确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能调动国有林场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确保国有林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据了解,早在2009年5月14日,贵州省贵阳市就将直属10个国有林场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并纳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所需经费按行政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承担。实践证明,这是一项有益的尝试。但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下,要求地方财政承担全部所需经费,显然还不具备大范围推广的适用性。
林场梦 中国梦
记者在人民网上看到一封广西壮族自治区太平县林场职工写给自治区政府主席的信——《希望国有林场职工能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信中这名职工写到,林场在职职工每月工资800元的有3人、500元的有7人、250元的有43人,过着“下岗不像下岗,在职不像在职”的日子。
采访中,覃建宁代表还向《中国绿色时报》记者提到了她的另一个担忧,即国有林场职工子弟的教育、就业问题。她说,由于教学水平的严重滞后,林场职工子弟大多学历不高,缺乏和其他城乡子弟同等的竞争实力,在林场的招工考试中往往名落孙山,只能背井离乡远赴城市从事一般的体力劳动,赚得微薄的薪水,由此形成新一轮的恶性循环。
除了对下一代的担忧,林场职工还难以想象自己退休后的境况。2012年,江西省出台《关于未参保国有林场及其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为全省2万多名未参保林场职工解决了后顾之忧。作为全国国有林场的改革试点省,江西走出了一条新路,不断推动国有林场改革向纵深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林业厅厅长阎钢军指出,国有林场单靠自身并非不能走出困境,但需要同时兼具资源、资金、领导决策等优势。可是,能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国有林场在全国范围内少之又少。他说,在此前基础上,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国有林场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促进国有林场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他建议国家将《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规划(2012-2020年)》纳入国家扶贫规划予以统筹,切实提高国有林场扶贫工作的成效,并明确扶贫重点,突出脱贫致富实效。
阎钢军说,按照目前的年度国有林场扶贫资金水平,实现国有林场整体脱贫至少还需50年,不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建议从2013年起,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总量大幅增加,并每年按财政增长比例增加,同时要求省级财政给予配套投入。
通过改革、实践和探索,山东淄博原山林场由一家“要饭林场”发展成为年收入过亿元的全国“十佳国有林场”。全国人大代表、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说,国有林场的林地资源是国家直接掌控的战略资源和公共资源,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在现有基础上,国家应提高国有公益林的补偿标准,使其能切实发挥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有林场发展的实际困难。

附件:

相关稿件:
2026世界杯投注赔率 澳门威尼斯人游戏 十大博彩正规平台 世界杯压球官方网站 澳门网络赌场官网 银川市林业局 广州市水务局 平凉市林业局 白城市林业局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