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三月是绿化植树高峰期。不过,在不少城市,随着植树地点越来越偏远,报名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一降再降,相关活动似乎有些“叫好不叫座”。
报名植树热情不高,认养绿化树木被寄予厚望。
认养消息微博发布
“随着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中心城区能供绿化的荒地确实少了,建议市民改变传统绿化植树观念,就近认养绿化,参与绿地的施肥、除草等日常养护工作,也是一种植绿爱绿的表达方式。”有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眼下,随着春季植树活动渐入佳境,相关认养树木的消息也越来越多。其中,很多还是通过微博这种最新潮的方式来向广大市民发布的。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近日稍加关注了一下,在新浪微博上,上海市黄浦区发布了“2013年黄浦区树木认建认养开始报名”的消息:想不想去认养树木呢?黄浦区绿化认建认养活动已正式启动,有复兴公园、延中绿地(卢湾段)、世博林绿地、丽园公园、广场公园三期和蓬莱公园6个认养点,可认养树木约3000余棵。
浙江宁波发布的消息是:今年宁波市推出93块近250公顷绿地和2575株树木供单位和个人认养(认管)。有意愿认养的单位和个人尽快与各区城管局或园林处联系。微博还公布了各区相关联系电话。
此外,山东青岛、广东深圳等也都发布了相关微博。
正如市民不知到何处植树一样,到哪里认养、如何认养其实也令不少人稍感困惑。微博发布认养消息,无疑是一种最新探索。对于那些真心关心绿化的热心人士而言,成为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微博的粉丝,就可以随时获知最新认养消息。
参与认养身心健康
植树增绿之外,以资代劳、认养花草树木等越来越被视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确保义务植树尽责率的有效形式而受到更多重视。在不少城市,认养花草树木,近年来俨然已渐成时尚。
绿化认养,究竟意义何在?大而言之,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不能没有天蓝、地绿、水净的城乡环境;小而言之,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通过绿化认养,可以培养个人爱护花草树木的生态意识,而经常性回访、养护又可以保持身心健康,对孩子而言还能从小培养其爱护环境、关爱他人等可贵品质。
“我想带儿子去认养一棵树,小家伙现在天天待在家上网,怎么叫也不出门。”有人在政府部门的相关树木认养微博上评论说。
的确,认养活动除了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弘扬社会新风尚、倡导绿色生态文明、展示一个城市良好形象等等之外,还能直接促进每个人形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质。
在不少城市街头绿地,随着绿化认养规模不断扩大、认养理念深入人心,挂认养牌的绿化树木越来越多。这与微博发布等更新的认养推广形式不无关系,更与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日渐浓郁密切相关。
但是,随之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现象,其中较为明显的一点就是:重“认”轻“养”,或者是只“认”不“养”。不少认养者只有“3分钟”热度,挂牌之后,对于树木生长毫不关心,或者从不回访,甚至不闻不问。
倡导市民认养树木,不仅仅是为了扩大绿化成果,更在于通过该项活动来提升人们的绿化和生态文明意识。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我们的居住环境,才能实现“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的目标。
别拿缴费当作认养
当然,在树木在被市民认养之后,出于组织管理等因素,相关方面可能不允许认养者自己来亲自照料树木,而是代管。但无论如何,这些都在客观上降低了绿化认养活动的意义。
可能有人认为,这是树木短期认养不可避免的。那么长期认养呢?
有认养活动发起单位的相关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如果每棵树“认定”之后,按平均50年树龄、每年按200元认养费来计算,每认养一棵树得花费1万元。50年交1万元虽然也不算多,但要普通市民持之以恒地交纳,具体操作起来还是让人有些为难。
此外,每年交纳200元养护费,该树按理似乎应该归交费者所有,相关部门也就无法再对这些树木进行统一管理。一旦市政建设需因改道、修房等原因而砍伐、移栽,拥有其所有权的认养者要是不同意,挥起的斧头到时怎么才能砍下去呢?
在现实中,还确有不少类似情况,令绿化认养活动有些令人费解。
据相关媒体报道,2000年1月,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惠州市在木墩湖公园绿化中曾提出“认捐一棵树,造福下一代”的倡议,推出了认捐“千年林”活动。据惠城区地方志记载,当月,仅惠城区各级组织和团员就在江北38号小区木墩湖公园认捐了“千年林”300多株。仅仅两年后,市园林部门简单通报公园全面改造,遂将公园内的“千年林”、“樟树林”迁移至红花湖景区内。又过两年,原来的木墩湖公园被“改造”成了高尔夫度假村。
至今,仍有不少惠州市民抱怨,当年出钱认捐了树木,得到一本证书,说本人和本人的家庭成员一生都可以免费进木墩湖公园游玩,证书还在抽屉里放着,但公园呢?
不能不说,缴费之外,绿化认养值得探索的细节还有不少,绿化认养之路仍在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