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8月23日报道(记者 王旭东 杨华 实习记者 王泽来) 8月21日,国家林业局今年第五期“绿色大讲堂”在局机关礼堂举行,主讲者是余锦柱先进事迹报告团一行5人。报告会前,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树丛接见了报告团全体成员。
赵树丛在接见报告团时说,余锦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位“林业英雄”之一,他的事迹不仅属于他本人,更属于整个林业系统。当前,国家林业局正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请余锦柱先进事迹报告团来作报告,就是要通过学习和宣传他热爱林业、奉献林业的崇高精神,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以余锦柱为榜样,切实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提升机关建设水平。每一位党员都要像余锦柱这样,把日常的工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紧密结合,努力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在报告会上,余锦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了鲜活的演讲。报告团成员:余锦柱的儿子、湖南省江华县尖子岭水口瞭望台护林员余宏亮及江华县林业局办公室副主任邓娉婷、江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维群、江华县电视台记者张春丽先后从不同侧面介绍了余锦柱的感人事迹。
余锦柱是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林业局尖子岭水口瞭望台护林员,30多年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非凡的业绩,先后荣获“湖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林业英雄”等荣誉称号。“高高的瞭望台是我的岗位。”余锦柱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森林瞭望员,干的也是普通的森林火情监测工作,更没有作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党和人民却给了我极高的荣誉。
1978年,高中毕业的余锦柱接过父亲森林防火瞭望员的班,迄今已在海拔1400米的尖子岭工作36年。期间,他克服了工作、生活环境恶劣,甚至要经受生死考验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忍受孤独寂寞,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坚守在护林防火第一线。余锦柱说:“我是大山的儿子,大山是我的魂,丢了魂,我的生命将没有意义。”
通过长期的观察摸索,余锦柱总结出了根据烟色来监测火情的经验——望两面、察浓淡,分季节、析晴雨,测远近、观动静,辨粗细、区缓急。利用这二十四字诀,他监测火情的准确率达到95%以上。
“在我眼中,他就像山中的大树和岩石,任凭风吹雨打、日晒雪压,总是那么坚强,使得原来不怎么坚强的我,也变得坚强起来。”儿子余宏亮说。余宏亮曾想让父亲替自己找份好工作,但父亲拒绝了。“公家的事情我随时可以提,但这是我们家的事,我们自己想办法。”余锦柱告诉儿子。
“他的工作环境,简陋得让我惊讶。”邓娉婷说,余锦柱的办公室就是一间狭窄的简易平房,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架高倍望远镜,别无他物。屋外三块石头垒起的灶台用来煮饭烧菜。山上没有水源和电,食物全靠从山下背上来。他就是在这种近乎古老而又原始的生活状态中,年复一年,用脚步丈量了管护区内全部70多个山岭、3000多条沟谷。
“每次采访他,我都会为他那可贵的敬业精神、可敬的坚守付出而深深感动。他那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的事迹,常常让我油生感叹。”张春丽说,在尖子岭的36个春秋里,有22个春节,余锦柱都是在尖子岭上度过的。
李维群说,余锦柱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地坚守在千里瑶山,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承受了常人难以承载的艰辛。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平凡中见不凡的强大精神力量。
局领导赵树丛、孙扎根、张永利、陈凤学、杜永胜出席报告会。局机关全体干部、在京直属单位班子成员、局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报告会。中央第31督导组有关同志也出席了报告会。
国家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建龙主持报告会,并就深入开展向余锦柱学习、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要求:切实把思想统一到抓生态、惠民生、促发展上来,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林业改革发展上来,有力地推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