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省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袭击,林业尤其是粤北地区林业遭受巨大损失。据统计,重灾地区韶关、清远、河源、梅州、肇庆等5市和省属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受灾面积1191.87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74亿元。
灾情发生后,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林业部门迅速行动,周密部署,积极开展森林生态修复重建工作。目前,森林生态修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成效初步显现。到目前为止,重灾区已完成森林生态修复重建面积402.4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221.32万亩,商品林181.08万亩。
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
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汪洋书记亲自到灾区视察,对南岭生态修复提出明确要求,并带领省、市、县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种植森林生态修复示范林。黄龙云常务副省长要求加大对森林生态修复重建的投入,李容根副省长亲临受灾现场指导救灾复产工作。省林业局和各重灾区林业部门成立了救灾复产领导小组,切实加强森林生态修复重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省林业局先后发出5个内部明电,部署抗灾救灾工作。去年3月4日,在韶关市乳源县召开全省林业救灾复产现场会,研究部署我省林业救灾复产工作,要求灾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从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出发,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迅速投入灾后森林生态修复重建工作。今年初,省林业局又把雨雪冰冻灾害地区森林生态修复工作列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行动纲要,作为重点行动计划之一,并建立了造林绿化联系人制度,派出数名厅级和数十名处级、科级干部赴重灾区造林绿化建设现场,实地检查督促各有关单位开展森林生态修复工作。
规范清理 强化管理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雨雪冰冻灾害受灾林木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灾区各级林业部门加强对受灾林木清理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及时调整2008年木材生产计划,优先安排受灾木竹的清理和采伐。在调查评估灾害损失的基础上,以森林分类经营为指导,按照保护林地生产力和减少森林经营者经济损失并重的原则,科学制定受灾林木清理方案,对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针叶林和阔叶林进行分类清理。同时,加大对各类非法采伐行为的打击力度,严防清理受灾林木过程中出现破坏森林资源的歪风。严格执行木材采伐审批制度,所有受灾木竹必须经批准后凭采伐证进行采伐,凭木材运输证放行。
编制规划 狠抓质量
灾情发生后,省林业局组织编制了《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雨雪冰冻灾害地区森林生态修复工程规划(2008—2012)》,计划用5年时间,对受灾的1191.87万亩森林,分类施策,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分批推进灾后修复重建。灾区各级林业部门根据《规划》,采取措施,精心培育森林生态修复所需的各种乡土树种等种苗,确保种苗质量。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行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资质准入制度,制定和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建立事前招标、过程监理、事后报账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确保种一片、成林一片。2008年度省投资雨雪冰冻灾害地区森林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启动后,省林业局编制了年度造林作业设计,有关县(市、区、场)则按照省的要求,对工程进行招投标,聘请有资质的造林工程队按年度造林作业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目前,已完成重点工程种植面积19.05万亩,占总任务20万亩的95.3%。并落实了管护责任,确保种一亩成林一亩。
封山育林 加强保护
按照汪洋书记恢复林业生态要尊重自然规律,一方面加快进行科学人工造林育林,另一方面也可保留一定面积的受损林木由其自然修复,几年后进行比较研究,也许可得到更多的科学启示的指示精神,一方面,大力开展封山育林。对受损的阔叶林,只清理折断的枝杈,不进行采伐,保留主干使其萌芽更新;国家级或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范围内的受灾林木,不进行清理和采伐,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能力,促使受损森林生态系统逐步实现自我修复和重建;另一方面,大力抓好灾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针对最有可能出现的林业有害生物如松材线虫病等,做好专项调查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监测。并依法加强检疫,落实除害处理措施,防止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同时,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防控,做好死亡野生动物和禽畜的无害化处理,强化疫情监测,及时排除疫情隐患;同时,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及时清理折倒的树木和枝杈,修复重建受损的野外监测设施设备、森林防火设施及生物防火林带,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避免因森林火灾对森林造成新的破坏。
广筹资金 加强监管
雨雪冰冻灾害后,各级林业部门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的支持,并大力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商品林的修复重建。到目前止,全省已筹集救灾复产和森林生态修复重建资金37334.8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220万元,省财政投入8000万元,市县财政投入3610.02万元,社会投入24504.84万元。为加强对省财政投入的6000万元森林生态修复重建资金管理,省林业局首创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分批拨付制度,按造林工序分批拨付,验收一道工序支付一道工序的资金。灾区各地林业部门也根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资金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对救灾复产和森林生态修复重建资金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救灾复产和森林生态修复重建资金专款专用、使用规范、管理到位,杜绝虚报、冒领、骗取建设资金现象。
一年多的森林生态修复重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修复重建任务艰巨。根据《规划》,我省重灾区5年内要完成森林生态修复任务1191.87万亩,平均每年要完成造林70.14万亩,每年造林特别是生态公益林造林任务繁重。二是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修复工程投入总体不足,省级补助标准偏低。
为确保修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省林业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有关森林生态修复重建的指示精神,把灾后森林生态修复重建工作作为今后几年林业重点工作之一,切实加强灾后森林生态修复重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坚持不懈地做好森林生态修复重建工作,经过一段时期的艰苦努力,确保森林生态修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确保修复重建工作成效。尊重自然规律,坚持以天然修复为主,人工促进修复为辅。发挥科技在森林生态修复重建全过程、全方位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发挥科技在良种选育、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作用,选择抗寒、抗逆性较强的树种,合理调整树种结构,优化林分结构,积极营造混交林,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和森林生物多样性,增强林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是完善投入机制,确保森林生态修复重建投入。争取各级政府财政的支持,将生态公益林生态修复资金纳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稳定投资渠道。建议省财政将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修复的资金纳入省级财政预算,在2009—2012年,每年安排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修复资金1亿元,并将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修复的省级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亩500元。同时,引进市场机制,广开融资渠道;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省省情,有效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森林生态修复的体制机制。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