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联席会议第二次成员会议在四会召开,省局局长张育文在会上对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情况作了总结,并提出了下一步林改试点工作意见和建议。
自2007年底以来,四会、始兴、博罗三个试点县(市)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中共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委、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按照《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周密部署,真抓实干,基本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并通过了省、市的检查验收,三个试点县(市)综合评分都达到了优秀。
张育文指出,四会、始兴、博罗三个试点县(市)集体林地面积共537.8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99.3%,林改试点工作共涉及39个镇(乡、街道)、411个村(居)委会、4867个村民小组、17.6万户、71.2万人。在林改试点过程中,三个试点县(市)依照政策规定,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意愿,深入研究,大胆实践,摸索出了一条“明晰产权、量化到人、家庭承包、联户合作、规模经营”的符合广东实际的林改新路子,将确权经营从家庭承包、确权发证、联营合作三个步骤并作一步走,直接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的路子。通过发放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和全省统一格式的集体山林股份权益证书,集体林地的产权归属得到了明晰,利益分配更加合理,林业规模经营、科学发展的良性格局初步形成。通过林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盘活了森林资源,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山区林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老百姓真心真意拥护林改,林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主要成效可以概括为“六个促进”:
——进一步明晰了集体山林产权归属,促进了林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三个试点县(市)依法明晰了林地林木产权归属并核发全国统一样式林权证的集体林地面积510万亩,占三个试点县(市)集体林地面积的95%。理顺了林业生产关系,达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搭建了一座农民致富奔康的桥梁,促进了山区农民增收和就业。三个试点县(市)通过推动开展联户合作、完善家庭承包、实行均股均利等多种经营方式,有力地促进了林地经营水平和林地效益的提升。在林改过程中,集体山林经营收益和依法流转的集体山林所得收益的70%以上被均分给农户,林地承包租金普遍得到调整提高。据统计,2008年三个试点县(市)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增加5337万元。同时,农户在耕山造林中实现就业,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农村农民的就业压力。
——建立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极大调动了社会及林农耕山致富的主动性,有力促进了植树造林和林业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精心经营、严格管护、慎重砍伐的良好局面,使得生态文明建设在广大农村得以实现。
——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了林区社会和谐稳定。林改期间,三个试点县(市)共调处山林纠纷872宗,涉及林地面积7万亩,完善集体山林承包流转合同160宗。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及时化解和消除了农村户、组、村、镇及其之间的矛盾和积怨,因山林纠纷产生的信访案件逐渐减少。
——理顺了基层林业管理体制,促进了基层林业管理工作的务实高效。三个试点县(市)编委都正式下发了文件,核定镇(乡)林业站、木材检查站、林业公益性事业单位等基层林业管理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所需经费全额列入了县财政核拨,解决了基层林业机构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
——建立了林业交易服务中心,促进了林业经营产业的发展。三个试点县(市)初步建立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为林地承包流转经营者争取了2950多万元林权抵押贷款,为林业经营者搭建了融资平台。通过交易服务中心交易,有效防止了集体森林资源资产流失。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缓解了农村贷款难、担保难的局面,促进了林地林木资源当作资产来经营,促进了工商企业投资林业,有效缓解了林业投入不足的难题。
张育文指出,我省林改试点工作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一年中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领导重视、部门支持、深入调研、广泛宣传、加强培训、示范推进、积极融资、落实责任、解决纠纷、综合配套等一系列做法和措施。其中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概括起来就是要把握好“六个”关键,突出抓住“五个”重点。一要认真贯彻中央10号文件精神,执行好中央决策部署这个关键。二要掌握和领会省委省政府14号文件精神,把握好我省林改政策导向这个关键。三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住农民作为改革主体这个关键。四要坚持依法规范操作,落实好公开公平公正这个关键。五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掌握好尊重历史事实这个关键。六要坚持改革发展两手抓,紧紧抓住农民得实惠这一关键。与此同时,林改工作还需要突出调查摸底、宣传培训、方案制定、勘查确权、配套改革等“五个”重点。
三个试点县(市)虽已完成了林改试点阶段性工作任务,但还要继续在目前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存在问题,认真加以改进,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确保改革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对此,张育文要求:
一要继续做好明晰产权的后续跟进工作。要建立健全林权档案信息管理操作系统,发好、用好、管好林权证和集体山林股份权益证书,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正确对待山林纠纷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
二要加强林地林木流转监管。各地要及时总结经验,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的监督管理,依法规范流转;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维护交易各方合法权益,防止炒买炒卖、低卖贱卖山林;加强承包及流转合同管理,防止流转合同纠纷事件的发生;加强林地林木登记发证和集体山林股份权益证书的管理,严格按照林地林木登记发证的有关规定,对权属登记申请进行认真审查,对于合法规范的林地林木流转的,依法给当事人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或抵押登记手续。
三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健全完善林业产权交易中心,逐步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建设成集林权登记、信息发布、交易实施、中介服务、金融支持、综合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林业综合性管理与服务机构。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和林业龙头企业,激发林业内在活力,加速推进现代林业建设。
四要探索林木采伐管理改革。多一点调查研究,多一点听取林农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能处理好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在遵守国家法律和坚持生态建设为主的前提下,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探索与现代林业相适应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改革林木采伐管理方式,简化采伐审批手续。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