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及干旱日。近年来,我省在韶关等石漠化地区通过开展石山封山绿化、植树造林、能源改造、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移民等综合治理,有效遏制石漠化趋势,使昔日的穷山恶水变成今日的青山绿水,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的绿色财富。据统计,从1999年至2008年,我省先后投入资金1.26亿元在石灰岩地区实施了水源涵养林建设、林分改造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农村投入劳动力约2万人,人均增收2000元;石漠化地区新增森林面积约46万亩,森林植被由原来的41%提高到44%,净增木材储备约30万立方米,森林生态效益新增9.34亿元。
生态脆弱区:石多缺水,少绿人穷
调查显示,目前我省石漠化土地面积8.1万公顷,占全国石漠化土地面积的0.65%,占全省国土面积的0.45%。全省石漠化地区包括21个县(市、区),人口约1080万人。但是,由于石头多田地少缺水和绿色植被,这一地区成为了我省最为贫困的地区,甚至是全国最为贫困的地区。同时,石漠化地区如韶关清远等地又是我省生态区位最为重要的地区,处于珠江流域东江、西江、北江的中上游,是我省珠江三角洲及至全省的生态屏障。
石漠化地区由于人地矛盾,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岩石裸露, 陷入“缺水-贫困-石漠化”的恶性循环中,韶关清远部分条件恶劣地方曾被认为已经是不适宜居住的地方,曾一度生态移民,成为生态最脆弱的区域。石漠化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
石漠化治理:封山育林,改燃节柴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省对石灰岩地区林业工程建设采取“以封山育林为主,造林补植、改燃节柴为辅”策略,稳步推进石灰岩地区林业生态建设步伐。至今为止,韶关石灰岩地区已建成沼气池17300户,群众改烧柴为烧沼气。从2003年到2008年,韶关石灰岩地区封山育林120万亩,特别是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实施后,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增强,减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生态灾害的发生频率,减轻水灾、旱灾的影响,进一步保障区域内的生态安全。
山绿了,还要让农民富起来。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省成功探索出了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采取了“三个统一”和“四个结合”,即:实行山、水、林(草)、田、路、电、气(沼气)统一规划,以小流域为重点统一综合治理,根据主体气候的特点,实行统一开发;搞好石漠化地区的封禁治理、恢复天然植被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相结合,实行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把石漠化治理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把石漠化治理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成功地探索出板栗、油茶、竹子、林草结合等生态经济型治理路子,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遏制“石漠化”的发展,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经济收入,实现了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乐昌市是国家“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百个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达267.59平方公里,占我省石漠化的32.9%,为全省之最,主要分布在乐昌市北部石灰岩地区。近年来,乐昌市投入巨资对石漠化地区采取工程、生物、人文等方面实施综合治理,今年以来该市重点推进包括林业工程、水利工程、农村能源工程和扶贫工程等在内的综合治理工程,采取“农村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金银花900多亩,预计三年后年亩产值可达约3000元。(黎明)
小知识:
何谓荒漠化?
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定义是“包括气候和人类活动在内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也就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都称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的根本问题是改善岩溶地区人居生存、生产、生活环境,主要措施是恢复森林植被,还以青山绿水,重建和改善生态环境,主要目的是建立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实现兴林富民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荒漠化的来由与影响
1994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通过一项决议,建议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及干旱日”,同年12月,第49届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了这一决议。其宗旨是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搞好防治荒漠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地球荒漠化与气侯变化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人口的迅速增长,加快了荒漠化的速度。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引起了气侯干燥,雨水稀少,森林和草场面积的锐减使土地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水源枯竭。自然界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了地球荒漠化的进程。
地球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是贫穷和苦难。世界上已经荒漠化的土地有一半在非洲,1/3在亚洲。在发展中国家土地荒漠化问题尤为严重。究其原因除早期殖民者对当地资源的掠夺性开采给当地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外,这些国家独立后,人口急剧增长、超负荷地使用土地,肓目开发资源、过渡耕作和放牧、滥伐林木等人类活动又使新的荒漠化土地不断产生。在过去30多年中,非洲森林约减少了50%,草地损失7亿多公顷,占原来面积的1/4,人均可耕地也减少了一半以上。西班牙是受荒漠化威胁最大的欧洲国家,其近一半土地受到侵蚀,占领土五分之一、900万公顷的土地面临荒漠化危险,每年经济损失约达300亿比塞塔(约合2.36亿美元)。
最新统计表明,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共达6150万平方公里,涉及110多个国家,受害人口计10亿;其中非洲约占32%,亚洲约占32%,北美洲约占12%,南美洲约占8%,大洋洲约占11%,欧洲约占5%。在全世界范围特别是在四大沙尘暴高发区(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荒漠化影响区域甚至全球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经济社会稳定及可持续发展,尤其导致贫困与极端贫困的发生,是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一大障碍。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