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据了解,松材线虫病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林木病害,传播途径广,蔓延速度快,防治难度大,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省自1988年发现松材线虫病以来,相继在9个地级市28个县级行政区发生灾害,累计发生面积近60万亩,为控制疫情被迫砍掉的松林面积累计200多万亩,目前仍有8个地级市23个县级行政区有疫情分布。全省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从灾情最严重时期的1996年32万多亩下降至目前的23.84万亩。
由于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比较大,疫情分布点多、面广,疫木监管难度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体系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目前我省松材线虫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全省疫情由沿海地区向粤北、粤西北、粤东山区,由一般林区向重点林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蔓延,疫情呈跳跃式扩散,且不断增加新的疫区县,疫情扩散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止。
近年来,全省各地加强疫情监测普查,加大除治力度,开展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林分改造更新,清除和处理病死树,较好地完成了各年度除治任务和防控目标指标。据统计,2002年至2008年,全省实施防治作业面积426.7万亩次,清除处理病死树149.02万株,疫点松林改造更新面积12.5万亩。2008年通过疫点林分改造,净减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3万多亩。特别是2005年我省率先在萝岗区等地建立了“松材线虫病防治承包机制和方法”试验示范点,通过建立“松材线虫病防治承包机制和方法”的试点示范和培植专业防治公司、监理单位,建立疫点除治工程规划设计、地方财政立项、工程施工招投标、工程监理、工程绩效承包、工程检查验收等一系列机制,逐步完善管理程序,取得良好的除治效果。
会议要求各级政府将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各级政府和林业等相关部门的“双线责任制”,纳入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将松材线虫病疫病防治效果作为各级政府行政绩效考核指标之一,并与创建林业生态县、创建绿化模范县等活动的考核挂钩,加大督查力度,使防治责任得到有效落实。要加大投入,加强防治规章制度、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依法防治。要切实改变“重除治,轻预防”做法,将防治工作重心转移到预防工作上来,全面落实重点预防区监测和检疫检查制度,严防疫情传入。新发生的疫点,要做到当年发现,当年扑灭。要坚持全面除治,突出重点,严防死守,确保重点地区安全,彻底清除病源,不留死角,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地区的除治成效,做到除治一块,成功一块。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