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上午,韶关市政府在仁化县召开全市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贯彻落实国家和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精神,总结全市油茶产业发展情况,推广仁化县发展油茶产业的做法和经验,研究部署全市油茶产业发展工作。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志才、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克厚、市林业局局长罗育平、仁化县委书记张平出席会议,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仁化、乳源、曲江等地的油茶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代表等80多人参加了现场会。与会代表参观了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富然农科有限公司(仁化)红花油茶种苗繁育与种植基地和油茶籽系列产品加工基地以及仁化县丹霞街道办胡坑村村民种植的红花油茶林生长情况。
会议指出,发展油茶产业,是加速消灭荒山进程、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工作,是促进山区综合开发、显著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同时又是在农村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意义非常重大。各地要统一思想,审时度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动全市油茶产业的发展。
会议要求,各县(市、区)政府要成立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油茶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扶持油茶产业发展。要依靠科技支撑,大力推广应用优质、丰产、高效的油茶品种。引导油茶企业树立品牌意识,通过 “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突出抓好种植大户的发展,带动广大群众种植。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凡有利于全市油茶产业发展的事,不管涉及那个部门,都要提供快捷、周到、便利的服务。
会议强调,各县(市、区)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因地制宜、宜茶则茶”的原则,科学制定油茶种植的区域规划和品种,不能一哄而上,盲目发展。严防借种植油茶为名,行“圈地”、“买卖青山”、“租山砍树”之实的行为。统筹考虑种植基地与加工企业的布局问题,既要防止基地规模过大、产品加工跟不上,又要防止加工企业重复建设,造成能力过剩,恶性竞争。确保全市油茶产业积极稳妥健康有序、科学发展。
目前,省政府已明确把韶关列为全省油茶产业重点发展区。韶关曾是全国油茶主产区之一,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全市油茶种植面积多达140多万亩。但由于油茶的品种低劣、管理粗放、效益不佳等原因,种植面积逐年萎缩,至2008年,全市仅存油茶林面积4.96万亩。然而随着油茶良种的推广,产量的提高,综合开发技术的突破,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国内外茶油市场迅速扩大,以及在国家油茶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发展前景日益看好,广大群众复兴油茶产业的愿望日益强烈。上半年,韶关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良种油茶的意见》,对全市发展油茶产业进行了规划安排,并对油茶产业发展给予了有力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今年全市已新种油茶1.25万亩。仁化、乳源引进龙头企业,分别规划建设油茶加工基地和良种油茶生产基地,其他地方和科研部门也有规模不同的良种油茶种苗繁育和种植推广基地。按“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计划到2013年,韶关市良种油茶种植面积将达50万亩以上。(韶关林业)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