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1月22日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局长张育文作了题为《加强森林经营 提高森林质量 大力推进广东现代林业科学发展》的典型发言,全面阐述了广东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创新林业、和谐林业,加强森林抚育,提高森林质量的新思路、新举措,得到了会议的充分肯定和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林业大省。十年绿化期间,广东如期消灭了5800万亩宜林荒山,之后,逐步进入了森林质量提升阶段。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创新林业、和谐林业,不断开展低效林改造,切实加强森林抚育,加大封山育林力度,森林质量明显提升。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6.7%,活立木蓄积量达4.18亿立方米,森林生态效益总量达8000亿元,森林健康度达97.8%,生态公益林一、二类林比例达72%。
一、通过重点工程带动低效林改造,提升工程区林分质量
积极推进和实施林分改造、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及红树林、绿色通道及农田林网、水土流失治理、雨雪冰冻灾害森林生态修复等7大重点生态工程,坚持宜改则改的原则,通过补植套种、更新改造等有效措施,大力推广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和珍贵树种的种植,对现有结构简单、生态功能较差的针叶林、疏残林进行改造,积极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在生态工程的带动下。各地大力营造速生用材林和经济林,积极开展低产林改造。近三年全省共完成林分改造710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345万亩,商品林林分改造365万亩。
二、通过发展城市林业,提升城市地区林分质量
各大中城市结合道路建设、河道整治和旧城改造,调整林种树种结构,营建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城市森林景观,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城市森林,有效增加了城市森林质量。广州市投资102亿实施青山绿地工程,全方位打造中心城市林业生态体系,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深圳市投资近5亿元,全面更新改造林相,建设高质量城市生态风景林。东莞市投资6亿元,高标准建设了6个森林公园,营造了多个高等级生态休闲林。深圳、东莞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市。中山市实施“一区三线”森林改造,以城乡绿化一体化推进宜居城乡建设。惠州市建设绿色生态惠州,梅州市实施“十万群山森林围城工程”。目前,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96%,人均公共绿地达12.11平方米。
三、通过开展万村绿大行动,提升乡村绿化质量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创建了4个“绿色小康县”、40个“绿色小康村”和316户“绿色小康户”。一是启动了“送珍贵树苗下乡、增农民绿色财富”活动,向5万户农民赠送珍贵树种苗木70多万株,推动全省新造珍贵树种30多万亩,有力促进了珍贵树种的发展和农村的绿化美化。二是开展了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大行动,加大村内道路、公共场所和农户庭院的绿化力度,每村建设一处绿色景观点,栽植一条绿化带,营造一片风景林,形成路有树、街有景,四季常青、花果飘香的良好生态环境。2009年全省共完成2347个林业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争取到2013年全省建成1万个林业生态文明村。通过开展上述行动,显著提高了村庄周边森林质量。
四、通过加强中幼林抚育,提高森林生长量
按照“谁造林,谁抚育,谁得益”的原则,切实加强中幼林抚育,认真抓好除草、松土、扩穴、追肥、间伐等各个森林抚育环节,加大森林抚育力度,推动营造林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低效型向高效型的转变,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全省新造林基本做到全面抚育,抚育措施、抚育经费和抚育责任基本到位,幼林抚育率达95%以上,近三年全省完成中幼林抚育682万亩。深圳、东莞、中山等地特别重视新造林抚育,在造林后连续抚育三年,每年抚育两次,乡土阔叶树种栽植三年后大多可长到2.5-3米高,林分基本郁闭成林。惠州市每年投入专项资金对生态公益林开展大规模的幼林抚育施肥行动,统一购买肥料、统一施肥时间、统一施肥标准,确保抚育施肥质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全省各地还依据抚育目标,对人工中幼林进行透光伐、疏伐、生长伐或卫生伐等合理间伐。2010年起,我省还将启动森林抚育示范工程项目,省财政每年安排抚育专项资金1500万元,对近年来重点生态工程新造林实施科学抚育,进一步提高了生态公益林的森林质量。
五、通过封育管护,促进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修复
一是在封禁范围上,不仅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者萌蘖能力的疏林地和灌丛等实施封禁,还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二是在法律制度上,颁布实施了《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封山育林条例》,编制了《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封山育林工程建设规划》。全省各地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和规划,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程推进封山育林工作。在封山育林区竖立标牌,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封山育林区采种、采脂、掘根、放牧、猎捕野生动物、采挖树木或者采集野生植物、开垦、采矿、采砂、采土等毁林活动。落实管护责任制,全省共落实生态公益林管护人员19207人。三是在粤北地区雨雪冰冻灾害受损森林恢复建设中,实行以封为主、封管并举的措施,加快受灾地区森林生态修复。目前,粤北受灾地区已有402.4万亩受损森林得到修复,森林覆盖率由灾后的64.6%恢复到66.1%。
六、通过创新经营模式,不断提高森林经营效益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需求的变化,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和水电产业,变经营森林木材和林产品为经营森林景观和生态产品。一是与省旅游局合作,打造休闲度假旅游新品牌,联合举行森林生态旅游推介会暨投资项目签约仪式,签约金额63亿元。二是密切配合省政府的“国民休闲计划”,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评选活动,评选出了50个 “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全省417处森林公园接待游客人数超过5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5亿元。三是大力开展生态旅游。深圳市东阳光集团将在5年内投资5.5亿元立体开发南岭丰富的森林景观和生态旅游资源。东莞、增城等地创新森林经营模式,实施公园化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变森林资源为旅游资源。四是依托森林资源和自然条件,走“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养林、林电并举”的发展路子,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全省小水电装机容量达629万千瓦,年发电收益达60亿元。
七、通过科技兴林,有效突破森林经营瓶颈
通过开展树种选择、良种选育、配置模式、栽培技术等科技攻关,研究不同的补植、抚育、改造、更新、利用技术,并加以示范推广。一是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筛选抗逆性、适生性强,生长周期长、生态与经济价值兼顾、景观功能好的优良乡土珍贵树种,建立了一批省级及区域性试验示范基地,通过科学配置林种树种结构,采用优化的植被恢复模式,营建多树种、多层次、结构稳定、功能完备、利用价值高的生态公益林;二是在商品林经营中,大力开展林木良种选育、高效栽培研究与示范推广,建立新技术、新品种示范基地,推进商品林集约经营,全省先后建立了十大省级商品林示范基地。省财政从2008年起每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用于林业科技创新与应用。通过示范带动,建成商品林示范基地630多个、共250多万亩。三是制定实施森林经营相关技术标准,开展标准化示范,有效促进了林业工程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八、通过完善投入机制,着力强化森林经营保障
初步确立了生态公益林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商品林建设以吸纳社会投资为主的投融资机制,拓宽了森林培育和经营的投资渠道。一是中央和省级财政2009年对我省林业的投入达17.54亿,另外,省财政逐步提高省级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2009年广州市的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达每亩39元,佛山市达到30元。各级财政也逐步加大对生态公益林的投入。二是社会多元主体也对低效林改造和商品林建设加大投资。全省现有非公有制造林户63万多个,投入资金52亿元,营造商品林2360万亩。三是与有关部门紧密合作,出台了有利于森林经营的金融支持政策。全省各类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2.2亿元,为森林经营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