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

体制改革率先破题 生态建设有逗号没句号——绿色生态河源建设系列报道(二)

  因为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特殊的经济条件和区位环境,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个别地区已经撤消了专门的林业局。  

  在河源,却是另一番景象:不仅市县全部保留林业局的机构设置,还有市委书记、市长近乎于“偏袒”的关怀。  

  “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无处不在,除了市委市政府的努力,必然还需要有一个强势的林业局。”河源市长刘小华坦言,严防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森林法》是最有力的武器。  

  然而,权利与责任总是并存同在。林业局地位越重要,林业人肩上的担子也越重。  

  “林业生态建设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在刘小华看来,林业局的使命重要,局长自然也要选最得力的人来担当。  

  2009年9月,河源市林业局新局长叶少军走马上任,同时,他还兼任市委副秘书长。在此之前,他是河源市委农办主任。   

  而事实上,在叶少军上任之前,河源市林业局就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因为新局长的上任,改革之风也必然吹得更劲。

  体制改革分流一批人 借钱改革解除后顾之忧   

  2008年1月,河源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林业生态市的决定》。为了贯彻落实这项决定,8个月后,河源又推出一颗“重磅炸弹”:全市实施林业体制改革。  

  改革的目标是精简机构和人员,实现林业政企分开、事企分开,改变林业现行的管理、采伐、经营三者捆绑式的管理模式。  

  “如果还靠砍树养人,多少树都不够砍。”刘小华表示,体制不改,建设生态市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河源市决定,将全市林业职工全部纳入财政供给,彻底改变其靠砍木头为生的窘境。  

  但财政提出,只供养1229个必须设立的岗位,而全市现有在职职工6140人,竞争上岗后剩下的4911人就要分流。发份文件可以很容易,落到实处却是相当的难。  尽管安置措施很详细,社保、医保和经济补偿很公平,许多林业职工还是想不通在岗位上辛苦了一辈子,怎么现在就要下岗分流了?  

  “有情绪我们都理解,但工作还是要做。”河源市林业局局长叶少军说,这是改革必经的“阵痛”。  

  买一壶油、送一袋米,讲讲道理、叙叙人情,做工作的同志们把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上了。  

  在这项艰难的改革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不是别人,就是人称河源市“人气最旺的公仆”——市委书记陈建华。  

  许多广东乃至外省人关注陈建华,都是因为他的“华哥信箱”。从2008年8月18日起,他在网上开设实名邮箱,尽管公务繁忙,每天仍亲自回信10余封。  

  很多被分流的人给华哥写信,华哥都尽力的劝慰:早安置总比晚安置好,年轻的也可以尽快去找新的工作。实际上,这项改革对于陈建华来说,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体制改革所需的资金由河源市县级财政共同负责,实施方案一出来,所需总额把大家惊呆了:6亿元!  

  对于经济欠发达的河源来说,6个亿,相当于市级财政一年的收入。  

  河源的决策者们一咬牙,还是为体制改革拍了板。“2005年的改革方案还只需1.6亿元,4年后所需经费增加了4倍,现在不搞,再过5年可能10亿元都拿不下来。”陈建华说。  

  最后,除了变卖和盘活部分资产,河源还向省政府借资2亿元。目前,在多方努力下,河源市林业体制改革已基本完成。卸下了沉重的包袱之后,河源的林业建设步伐更加轻快。

   防火问责管住一把火 事关乌纱的“分山到户”   

  1985年,广东提出“5年消灭荒山、10年绿化广东”,而实际上,河源市在1993年就已经绿化达标。  

  但过分强调速度,使得河源与其他县市一样,放松了对质量的要求。绿化树种60%都是针叶林,尽管长得快,林种结构却不合理,造成的防虫压力不小、防火压力更大。  

  河源有1800万亩林地,长期的封山育林也使得林区杂草增厚。此外,广东的风俗是不仅清明要拜山,中秋、重阳也要拜。一着不慎,星星之火可能燎原。最多时,河源一天发生过十几起山火。  

  2009年4月,河源市委印发《关于对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问责制的通知》。这份通知确定: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当地森林防火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是直接负责人。  

  此外,通知制定了相当严厉的问责制度。从野外火源管理、信息报送、组织扑救、案件查处4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问责标准。稍有越线,分管领导就可能要引咎辞职,至少也会影响当年的年度考核。  

  方案制定之初,是由市直接问责到乡镇,但陈建华想,这样不科学,他觉得应该把县委县政府“拉下水”。“层层问责,才能让各级都重视防火。”陈建华说。  

  因为牵涉的利益方多、后果严重,这份通知从起草到印发历时4个月。但施行之后,效果明显。  

  2009年国庆期间,某镇发生过火面积超标的山火。10月16日,在河源市林业工作会上,该镇书记上台公开做发言,台下的听众是全市所有的镇委书记、镇长。  

  “这个发言其实就是检讨,效果特别好,回去后他就拼命干。”陈建华说。  

  检讨之后不久,陈亲自去到那个镇,看到全镇干部一人包一个山头,防火也实现了“分山到户”。

  明察暗访建好一张网 延长触角实现全社会看林   

  为加强林木资源管护,河源市按每3000亩配备1名专职护林员的标准,健全生态公益林的护林员队伍;按重点林区村配备2名、非重点林区村配备1名专职护林员的标准,实现全市1251个行政村,村村都有护林员,健全了商品林的护林队伍。  

  其中,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经费从公益林补偿金的18%中开支;商品林护林员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由市、县区按1:9配套落实。  

  此外,河源市除了管护好现有的633万亩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还在主要道路、江河两岸等重要的生态区域,建设市县级生态公益林60万亩,补偿费用参照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定为12元,由市、县区按2:8配套落实。建好了管护网,还要确保这张网发挥起作用。  

  早在2008年,河源就在社会上聘请了30名林业义务监督员。这些监督员有的是人大、政协的委员,有的是新闻媒体的记者,还有的是涉木企业的老板。  

  新局长叶少军上任后,给了监督员另一项任务:明察暗访。  

  防火高峰期,叶少军会时不时的叫上几个监督员,一同到各地暗访。查查护林员是否到岗、探探护林员是否熟悉林况,不合格的就要发出督办通知。  

  2009年,河源市已发出4份督办落实通知,确保了林木管护网的有效。(中国绿色时报记者 房田甜 李涛 通讯员 吴玲)

附件:

相关稿件:
十大博彩平台排名 正规十大赌博网站 伟德体育 十大彩票平台 太阳城娱乐 全球赌博十大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