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林业工作会议,要求全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设现代林业强省。省林业局局长张育文在会上作了题为《促改革优结构惠民生 扎实推进现代林业强省建设》的主题报告,指出2009年我省科学发展现代林业取得了明显成效,我省林业步入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建设现代林业强省的新阶段。2009年全省完成造林作业面积272万亩,森林面积达1.48亿亩,森林覆盖率达56.7%,活立木蓄积量达4.18亿立方米,林业产业总值达2200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总值达8000亿元。科学发展现代林业彰显“六个进一步”:
(一)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明确了林业改革发展思路。科学发展“五个林业”新思路向纵深延伸拓展,一方面,向上上升为省委、省政府对广东林业的新认识和新思维,汪洋书记、华华省长、容根副省长在许多重要场合使用科学发展“五个林业”的提法研究部署林业工作;另一方面,向下延伸至市县及基层单位,广大林业工作者将科学发展“五个林业”作为破解当地林业改革发展难题的基本路径和有效手段。科学发展“五个林业”逐步深入人心,越来越被各级领导以及广大群众接受和认同,并被广泛运用到在林业改革的实践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充分肯定林改工作。汪洋书记在全省深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讲到,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另辟蹊径,为全国提供了新鲜经验,得到中央的高度肯定。华华省长多次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门研究林业工作,还和容根副省长到省林业局作专题调研,与林业干部职工共商全省林业发展大计。省委、省政府于去年召开了全省林业工作会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全省铺开。
(二)构建生态屏障,进一步推进了国土绿化美化。全省各地认真实施《广东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继续抓好林分改造工程、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沿海防护林及红树林工程、绿色通道及农田林网工程、城市林业和水土流失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省完成造林作业面积272万亩,其中,宜林荒山造林65.8万亩,迹地更新147.6万亩,低产林改造58.7万亩。各级财政投入造林项目达15亿元。认真落实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组织编制珠三角林业生态建设一体化规划,开展“十二五”生态林业建设发展战略研究。切实加强森林经营,有5个单位被确定为全国森林经营试点单位。创建林业生态县活动稳步推进,12个县(市、区)被省政府授予“林业生态市(县)”称号,使全省林业生态县总数达63个、林业生态市2个。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落实管护责任制,全省共落实生态公益林管护人员19207人。各地开展多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参加义务植树3122万人次,植树10298万株。开展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大行动,全省共完成2347个林业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加快粤北雨雪冰冻灾害森林生态修复,目前已有402.4万亩受损森林得到修复,森林覆盖率由灾后的64.6%恢复到66.1%。
(三)加强资源管护,进一步强化了平安和谐林区建设。完成2008年度全省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在《南方日报》、南方网等省内重要媒体上通报。启动森林采伐管理改革和木材运输流动巡查试点工作。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制度。积极做好扩大内需项目使用林地的服务,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全年共审核审批征占用林地950宗,面积13.8万亩,其中重点项目185宗,争取国家林业局追加定额3.2万亩,保障建设项目依法使用林地。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加强,全省森林火灾过火面积2631公顷,受害森林面积1267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14‰。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省政府建立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防治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实现“双下降”,根除了1个县级疫点和5个镇级疫点。薇甘菊发生面积年内减少近30%,防治区薇甘菊覆盖度控制到小于5%。加大山林纠纷调处力度,成立多部门协作专责处置小组,积极协调处理湛茂边界纠纷等重大问题,全省各地共调处解决3037宗山林纠纷案件,涉及林地面积86.6万亩。大力促进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繁育,继续抓好野生动植物经营利用管理和疫源疫病监测,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和应急预案。开展野生鸟类拍摄全民总动员、爱鸟宣传进社区和粤港澳青年湿地保育等宣教活动。完成全省湿地资源调查,实施湿地保护工程,新批准建设雷州九龙山红树林、乳源南水湖两个国家湿地公园和珠海黄杨河省级湿地公园。全面展开自然保护区议案项目验收工作,新建10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3处自然保护区晋升省级,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达265个,占全省国土面积比例达6.4%。组织开展“保护野生鸟类”和“绿盾三号行动”等专项行动,全省森林公安机关受理森林和野生动物案件5670起,查处5030起,受理行政案件4598起,查处4478起,共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8762人次,其中逮捕177人;收缴国家保护野生动物7375只,收缴木材20万立方米,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678万元。
(四)促进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了林业惠民生力度。积极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立省林业产业协会,及时召开全省林业产业应对金融危机座谈会,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与企业共渡难关。大型林业企业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部恢复生产,产品销售出现回升,产业发展基本复苏。非公有制营造速生丰产林约100万亩,新育苗2.54万亩。加强森林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新建2处国家级和2处省级森林公园。评定50个“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森林生态旅游稳步发展,全省森林公园接待游客人数超过5000万人次,受益农村人口达200多万人。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公司与南岭森林公园正式签约,将在5年内投资5.5亿元立体开发南岭丰富的森林景观和生态旅游资源。支持协助企业申请贴息贷款6.27亿元,争取中央财政贴息资金1903万元。建立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评定20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逐步提高,从2009年起每年每亩增加2元,至2012年达到18元。油茶产业加速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我省6个油茶示范林基地建设县,扶持我省建设5个油茶良种繁育基地。省政府多次在常务会议上研究油茶产业发展,并在梅州市召开了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省林业局编制了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全省首个“油茶研发中心”在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全年新种油茶30多万亩,总面积达180万亩,发展速度居全国前列。大力发展珍贵树种,增加农民财富储备。去年新种植珍贵树种25万亩,规划到2020年,全省发展珍贵树种达1000万亩,建成南方最大的珍贵树种种植基地。
(五)强化支撑作用,进一步健全了林业保障体系。落实中央和省下达资金计划17.54亿元,为林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全力抓好扩大内需项目建设工作,认真开展林业资金稽查、审计和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大力加强科技支撑,中央和省级财政对我省林业科技投入达到3140万元,为历史之最。全面启动13个林业科技创新专项的实施,新批准立项16个项目。组织实施油茶及优良乡土阔叶树种良种繁育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加强三大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平台)建设。博罗、德庆、龙川等3个县列入第一批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全省新建国家级林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使国家级林业标准化示范区达8个、省级示范区达43个,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加强法制建设,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林业立法规划。《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森林公园管理条例》已通过省人大常委会一审。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力度,大力推动全系统依法行政。全省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启动8500户危旧房改造工作,惠及11万人的林区饮水安全工程即将动工。全年完成林业公路硬化改造350公里。
(六)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了林业系统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完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转变作风抓落实”主题实践活动,为我省科学发展“五个林业”提供政治思想保证。抓紧抓好林业机构改革,落实我局“三定”方案和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机构编制及人员经费。省林业局机关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努力建设善于科学发展“五个林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选派领导干部和公务员100多人参加各类培训学习、781名干部职工参加学历教育,提高林业队伍整体素质。启动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全面建立帮扶机制。认真做好“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加强党组中心组学习,对党员干部进行德、才、情、忠、勤、恒、责、绩、信、廉的“人生十讲”教育。举办两期“广东现代林业学堂”专题讲座,努力构建学习型机关。进一步加强对各项重要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检查,省局机关48名处级干部每人对口负责一个造林重点县,督导落实造林任务。党建工作全面推进,省纪委驻局纪检组紧密配合局党组,围绕大局,服务大局,积极构建具有广东林业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增强制度执行力。加大预防涉林职务犯罪与商业贿赂工作力度,省林业局和14个地级市林业主管部门与当地检察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开展造林工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组建“省林业局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整合帮扶资源。全省林业系统总体上保持心齐气顺、团结干事,上下协调、互相补台的良好氛围。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