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

广东沿海沙化土地治理取得重大突破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十一五”以来,我省沿海沙化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将防沙治沙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沿海沙化治理取得重大突破,出现了沙化土地面积缩减、沙化程度减轻、植被盖度进一步提升等三大变化。目前全省宜林海岸线上已营建防护林带2797公里,绿化率达92.2%,其中大陆宜林海岸线的绿化率达94.6%;全省149.1万亩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占沙化土地总面积164.3万亩的90.8%,大部分沙化土地通过生物治理措施变成有林地,森林资源不断增加。
  根据监测结果显示,2009年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沙化土地面积为100252.927公顷,与2004年第三次沙化监测结果(109527.66公顷)相比,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9274.733公顷,减幅为8.5%;年平均减少面积1854.945公顷,年递减率为1.7%。中度沙化土地和重度沙化土地面积减少,大部分的中度和重度沙化土地转化为轻度沙化土地。2004年低于50%植被盖度的土地比例为12.0%, 2009年降到10.0%。
  人为活动是沿海沙化主因
  据介绍,我省自2009年4月开始启动全省第四次沙化监测工作,并在今年4月完成全部工作。监测结果显示,全省沙化土地面积为100252.927公顷,其中轻度沙化土地面积9.09万公顷,中度沙化土地0.21万公顷,重度沙化土地0.11公顷,极重度沙化土地0.7公顷。专家介绍,全省沙化土地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涉及31个县(市、区、场)101个乡镇,属南方湿润(滨海)沙地类型。
  沿海地区沙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如台风、风暴潮等对沿海植被会造成巨大冲击。专家介绍,我省是沿海大省,也是受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我省台风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居全国之首,平均每年有3.54个台风登陆,占全国台风登陆数的37%。
  监测结果显示,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是沿海地区沙化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过重,过度开发、毁林养殖、乱砍滥伐和沙区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等造成土地严重退化。我省沙化土地均位于沿海地区,这些土地多数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和水产养殖价值,承受的人为干扰也最严重最直接。目前我省较有规模的旅游区有电白虎头山沿海森林旅游区、台山上川岛飞沙滩、南澳的青澳湾、惠东的巽寮、陆丰的碣石、阳西的上洋河扎、阳江市的闸坡、海陵岛的度假村等,几乎每个沙区都有规模不等的旅游区和水产养殖基地。
  造林治沙富民兴林
  历届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沿海沙化土地治理,把防沙治沙工作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来抓,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早在解放初期的1954年,电白县就在沿海沙化地区建起了我国第一条沿海防护林带——博贺林带。“十一五”以来,我省沿海沙化地区把防沙治沙工作纳入沙区地方政绩考核范围,严格落实行政领导责任制,严格奖惩制度,并严格执法,强化管理,对破坏沙区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非法征占用沙化土地等违法行为加大了打击力度,并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沙化地区森林资源管理。同时,加强沿海林业技术重点公关,筛选了一批适合沙区的造林树种,采用先进适用的造林技术和治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防沙治沙成效提升。2006年,我省在沙区同时启动实施了沿海防护林工程和林分改造工程,加大对沿海沙化地区的治理力度,遏制沙化扩展和土地退化。同时,为充分调动沙区群众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我省自1999年开始实施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目前已经在沙化地区区划界定了省级生态公益林 42.8万公顷,落实补偿资金约5亿元,并通过签订管护责任制、管护协议书等形式,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落实到山头地块。广大群众参与防沙治沙的意识越来越强,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越来越高,出现了人人都是护林员的喜人局面。
  电白县是我省唯一的一个国家级防沙治沙示范区。从1954年开始到现在,电白人民坚持植树造林,开展沿海沙化地区防沙治沙,目前,电白县沿海近10万亩沙化地区已得到有效治理。2003—2007年,电白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共投入建设资金11720万元,完成各类造林21.2万亩。目前沿海防风固沙林面积2986.3公顷。在大林带的保护下,电白沿海有6万多亩农田摆脱了风沙威胁,被风沙埋没的4000多亩农田全部复耕,还通过平整沙地扩大耕地面积6500多亩。农业生产从薯类为主的单一生产结构,转变为农作物种类不断增加,水稻产量由造林前的亩均70公斤提高到300多公斤。从2008年开始,电白县正式启动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工作,为我国南方地区防沙治沙工作探索新经验。
  治沙工程有效地增加了沙区森林资源,改善了沙区生态状况和生产条件,有力地带动了沿海生态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我省沙区以城镇乡村绿化为点,以基干林带和绿色通道为线,以荒山荒地绿化为面,“点、线、面”相结合,城乡绿化全面推进,生活条件、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目前,沙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7.96%,人均公共绿地达12.11平方米。全省沙区有林地面积为4700.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1.2%,是建国初期的13倍多;全省现有红树林15.7万亩,已营建以木麻黄为主的基干林带2797公里,占大陆宜林海岸线的92.2%。据统计,我省沙区已建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36个,开发旅游点30多个,仅2006年到我省沙区的国内外游客达1.09亿人次,带动消费1730.4亿元。随着我省沙区森林资源的逐步完善,抵御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沙区国土生态安全、人民财产安全、工农业生产安全水平逐步提高。2006年台风“珍珠”和“碧丽斯”正面登陆我省汕头市澄海区,在该区六个镇20多公里长成片红树林的保护下,曾经发生过动力式崩塌的危险堤段安然无恙。
  沿海沙化土地治理应走综合发展之路
  目前,沿海沙化土地治理还存在三大难题:沙区治理规划仍没有编制,土地发展方向不明确,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较为突出;我省沙区主要分布在东西两翼经济欠发达地区,沙区治理资金缺乏;沙区治理成效不稳定,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仍有待加强。
  今后,我省沙化土地治理将实行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以重点工程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注重改善生态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注重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注重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建立和巩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沙区生态安全体系,促进沙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走综合发展之路。
  目前,省林业局正抓紧编制本地区的防沙治沙规划,合理规划利用沿海沙地,合理确定农、林用地比例,做到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渔则渔,实行多种经营,建立林、草、田复合型的生态经济区,建设完善的防护林体系,在保护沙化土地以及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基础上有效促进沙区经济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完善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工作的新机制、新办法,广泛筹集防沙治沙建设资金,加大沙区森林资源监管力度,严格控制森林资源特别是生态公益林森林资源的采伐量,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编辑 黎明)

 

附件:

相关稿件:
世界杯压球官方网站 澳门博彩官网 博彩網站 亚洲博彩平台排名 体育博彩 十大信誉博彩公司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