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

聚焦四会林改: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

  编者按:目前,全省林改主体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要把林改工作作为重要的“惠民工程”、“德政工程”来抓,继续保持高位推动态势,坚持一把手抓林改,打一场持续“80天”的林改攻坚战,确保在年底前基本完成主体改革工作目标。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出实招讲实效,你追我赶,创先争优,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就是一个学习榜样。以典型促进改革,以榜样带动发展,用榜样的力量推动我省集体林改向纵深发展。从今天开始,本网站推出“聚焦林改典型”专栏,报道林改先进县的典型经验和林改带来的喜人变化。敬请关注。     

 

  四会市是肇庆的东大门和广佛肇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全市总面积1163平方公里,总人口41.3万人。四会市是“中国柑桔之乡”、“中国玉器之乡”、全国绿色小康县和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林业生态县。全市林业用地面积98.3万亩,其中集体林地面积94.23万亩。2009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4%,林木蓄积量达225万立方米,全市已建成商品林基地43.35万亩,林业生产总值达8.57亿元。2007年底,被省确定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市)之后,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过扎实的工作,全面完成了试点任务,取得了好的成效。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策划    

  四会市委、市政府对林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亲自担任林改领导小组组长,及时组织各级干部认真学习中央、省林改工作文件,明确林改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要求,使大家充分认识到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事关林业科学发展,事关维护林农合法权益、促进林农增收,事关林区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民心改革,必须做好做实,做出成效。为此,市、镇(街)、村三级均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各级林改办公室,形成了“三级书记抓林改”的领导工作机制。同时,狠抓责任落实,通过签订责任书,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还实行领导班子包片制度,市四套班子成员分别在各自联系的镇(街)联系包点一个村委,贴身指导林改工作。此外,四会还成立了林改工作检查督导组,全程监督服务林改工作,使林改工作健康顺利进行。   

  大力宣传,群众积极参与   

  在林改中,四会市始终把发动群众作为整个林改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坚持把政策原原本本告知林农,把决策权实实在在交给林农,在纠纷调处上认认真真依靠林农。为使林改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支持林改的浓厚氛围,着力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群众。通过发公开信、出版墙报、拉挂横额、报纸报道、网络传播、举办咨询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发动,把林改的目的、意义、做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到村、到组、到户。各镇(街)分别选派工作组进村入户,召开干部会、党员会、村民大会等,引导农民参与林改,充分调动农民林改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宣传发动工作到位,林改工作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林改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例针对林改工作的投诉现象。    

  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推进   

  四会市各级领导和林改工作人员多次深入林区,走访林农,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中央“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的林改要求,从四会林业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了“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历史延续、有利于集约经营、有利于利益共享),制定了“以‘均股、均利’为主要形式,既能促进林业经营发展、又能保证经营收益合理分配”的林改实施方案。具体改革方式是:在巩固1982年林业“三定”的基础上,对自留山、责任山稳定不变,对集体山采取“均股、均利”的方式确权确利到户。然后,选定下茆镇作为试点镇、高崀村作为试点村,率先开展林改工作。在总结试点镇(村)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一套在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成立机构—宣传发动—调查摸底—踏勘确权—公布现状—票决方案—公示结果—审核材料—数据输机—发放证书—检查验收)和一系列议事程序与细则,为全市全面铺开林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各地社情民意和村情林情不尽相同,因此,四会市坚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实行“一村一策”、“一组一案”。同时,勇于尝试,善于探索,敢于创新,在全省范围内做到了“七个率先”。一是率先研制集体山林股权证版式和《山林股权管理办法》。使 “均股、均利”的广东林改特色得到具体体现,为全省制定统一的“集体山林股份权益证书”提供了样板。二是率先将村集体林“四权”(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分离核发林权证。这既坚持了林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基本准则,又方便了林业经营者开展流转、抵押、投融资等经营活动。三是率先对每一林权权利人的生态公益林、经济林和商品林作为单独的宗地分别登记发证。这不仅强化了分类经营与管理,而且对创新生态公益林的管理模式将起到一步到位的作用。四是率先应用集体林权管理信息系统(GIS)。四会把GIS和林权管理结合起来,提高了林改工作效率,为打造四会“数字林业”创造了良好条件。五是率先构建集行政服务与社会化服务于一体,且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林业交易服务平台。六是率先运用林业交易服务中心平台成功开展林权抵押贷款。2008年12月16日,四会地豆镇林农杨水带通过四会市林业交易服务平台,以其承包的706亩速生桉作抵押,成功获得四会市农村信用社贷款40万元,这是全省首例林权抵押贷款。七是率先凭集体山林股权证发放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金,并与农民种粮补贴发放结合起来,实行银行“一卡通”,直拨到农民账户。   

  统筹兼顾,惠林政策驱动   

  在林改实施过程中,四会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努力破解长期以来阻碍林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一是切实减轻负担。对涉林税费项目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取消镇(街道)及村委会在木材生产经营和管理中有关收费。据统计,自开展林改以来,群众在林木采伐、木材经营加工的过程中,同比减负420多万元。二是积极放活经营。在管活人工林和放宽商品林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与管理,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大力支持、鼓励林农开发林下种养业和森林旅游业。三是努力规范流转。制定了《四会市商品林活立木、林地转让管理办法》、《林地林木流转合同范本》和《责任山承包经营合同范本》。林改以来,全市共完善流转责任山承包经营合同863份,林地林木流转合同85份。四是建立交易平台。投资150多万元,建立了林业交易服务中心。2008年11月开办以来,该中心已为广大林农和林业投资者提供各类咨询服务5600多次,免费发布林业信息380多条,完成森林资源资产评估38宗,评估金额超1亿元,已办结林权抵押贷款登记25宗,发放贷款金额3000多万元。五是理顺管理体制。对全市林业基层管理单位进行了体制改革,共设立林业基层管理单位16个,核定编制90人,机构性质均为正股级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全部纳入财政供给,既解决了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又进一步精简队伍、转变职能、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四会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全面完成,并顺利通过了省的检查验收,综合评分98.8分,在全省三个试点县(市)中综合得分最高,创造了广东版林改模式,初步探索出一条“明晰产权、量化到人、家庭承包、联户合作、规模经营”的现代林业改革之路,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坚定了林农发展林业的信心。全市113个村全面完成了明晰林地林木产权工作。目前,全市已核发集体林地所有权林权证6722宗地,涉及林地面积91.76万亩,占全市集体林地面积的97.38%;核发集体林地使用权林权证6812宗地,涉及林地面积89.36万亩,占集体林地面积的94.83%。发放集体山林股份权益证书54680多本,涉及林地面积53.85万多亩,占集体统一经营(含已流转)林地的96.40%。  

  二是提高了林农增收能力。通过放活经营,广大林农发展林业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通过银林合作,引入林权抵押贷款新业务,破解了“三农”融资难和产业发展资金瓶颈,增强了四会林业的自我“造血功能”。  

  三是增强了林农护林防火意识。广大林农在取得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同时,也落实了管护责任,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护林难、防火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做到了“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  

  四是维护了林区社会秩序稳定。在整个林改实施过程中,不回避矛盾,妥善处理山林纠纷,有效地化解了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全市共调处各类山林纠纷110多宗,涉及林地面积1万多亩。五是促进了村民民主管理。充分发挥群众首创精神,让村民选择具体的林改形式和经营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村民民主意识,提高了村民自治管理能力。

附件:

相关稿件:
最大正规电子游戏平台 澳门网络赌场官网 博彩平台 博彩平台 博彩平台 亚洲博彩网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