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

“十一五”我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省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以松材线虫病、薇甘菊防治为突破口,全面落实防治责任,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圆满完成了国家林业局下达的各年度任务指标。

  一是组织领导工作全面加强。各地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指标纳入任期目标,层层签订了松材线虫病防治目标责任书,成立了松材线虫病防治领导机构,各级行政领导靠前指挥,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林业部门精心安排、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形成了“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组织领导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二是控灾减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各地大力开展防治工作,实施松材线虫病、薇甘菊、松突圆蚧、松毛虫、萧氏松茎象、椰心叶甲等重大有害生物工程治理1700多万亩次。全省主要林业生物灾害面积由2006年的806万多亩下降到2010年的630多万亩,成灾面积由69.9万亩下降到7.44万亩,成灾率一直控制在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保持在90%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5%以上。松材线虫病实现病死树和发生面积“双下降”。薇甘菊防治区发生面积减少,覆盖度小于5%,攀援率小于5%。松突圆蚧发生面积下降100多万亩。椰心叶甲、刺桐姬小蜂发生面积有所下降,危害程度减轻,疫情得到较好控制。

  三是松材线虫病防治卓有成效。各地加强疫情监测,大力除治,及时清除处理病死树,加强疫木监管和安全利用,抓好重点区域预防,有效地控制了松材线虫病灾情。全省发生面积由2008年初的24.6万亩下降到2010年底的17.54万亩,病死树数量由24.29万株减少到3.62万株,根除或基本根除了4个县级疫区和12个镇级疫点。我省全面完成了责任书规定的目标任务,顺利通过了国家检查考核,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评价。

  四是御灾防灾能力大为增强。全省上下大力开展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三大体系建设,促进灾害预防能力大幅度提高。一是推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纳入“参公”管理单位,强化防治检疫机构的管理和执法职能,健全了机构,壮大了队伍。二是完善了省、市、县、镇(乡)、村五级监测预报网络,颁布实施了《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方法》,建立有害生物疫情数据库和预测模型,通过电视台气象预报节目发布预报。三是建立省级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实验室,开展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四是配置了喷药机、诱捕器等应急设备,推广使用新的防治技术。

  五是防治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建立了以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灾害测报准确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为主要内容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全面落实松材线虫病防治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双线”目标责任制,建立了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我省颁布实施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将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和重大外来有害生物应急事件纳入全省灾害应急体系。完善了防治公司资质认定、防治承包机制等管理制度。省林业局与省气象局签署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定期会商合作备忘录;与农业、建设、交通、水利和铁路等部门建立薇甘菊防治会商机制;与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协作开展引进种子苗木检疫监管;与广西区建立松材线虫病联防联治机制。

  六是防治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现雏形。制定防治公共服务的各项管理制度,逐步推进防治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一是制定了《森林病虫害治理工程公司(工程队)资质》地方标准,审核确定80家企业具备相关资质条件,为民营经济组织承包防治提供了条件。二是成立了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林学会森保分会,制定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司、监理单位资质认定办法。三是完善林业有害生物承包防治机制,使防治公共服务社会化成为可能。建立起地方政府主导并出资、森防部门管理、技术部门监理、承包公司施工,责、权、利明晰的松材线虫病承包防治机制。建立起防治项目法人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相结合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防治社会服务体系已现雏形。(省森防总站)

附件:

相关稿件:
365买球平台 正规的棋牌平台排行榜 澳门威尼斯大赌场 靠谱买球app推荐 2026世界杯投注赔率 皇冠博彩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