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被绿色浸润的城市。登临位于惠州市区的高榜山山顶,举目四望,青山环城、绿树融城、碧水绕城……那醉人的绿,溢满惠州。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惠州的生态建设载满荣誉。2012年,惠州率先在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地级市当中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宜居宜业宜游示范区迈开步伐。
宜居:构建多维空间森林网络
“惠州城市绿化建设现在是一年一个样、三五年大变样!城市绿了,生活得更舒坦了。外地朋友来了,带他们爬爬山,体验一下宜居惠州。”一位正带着朋友登高榜山的市民自豪地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像高榜山这样的森林公园,惠州目前共建有35个,它们不仅是城市的绿肺,也是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据了解,近年来,惠州共投入40多亿元用于森林公园、园林风景、生态景观林带、绿道网和街道绿化等生态工程。
历届惠州市委、市政府都把绿色发展作为造福于人民群众、荫及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早在2005年,就提出了建设绿色生态惠州的战略决策。这期间,投入3亿元,积极推进生态工程、产业工程和生态文化工程,构筑了城区、市郊、村镇绿化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的绿色生态屏障。
2010年伊始,惠州确定了建设“广东最优美生态城市”的目标。他们围绕山水城市发展主轴线,以建设森林城市为定位,城乡统筹发展为平台,在绿量上下功夫,在绿美上做文章,形成林路、林水、林海、林村、林城相依,点、线、面相结合的城乡森林生态体系。
惠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没有遗忘生态脆弱的农村。他们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把城市绿化理念延伸到乡村,实施了“绿色家园工程”,实现了村庄四周有风景林,入村有景观路,围村有绿化带,村内主次干道两旁有行道树的农村生态新格局。
惠州市林业局局长周仲珩向记者介绍,惠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仅仅是绿树融城,更重要的是要改善人居环境,把城市森林建设延伸到单位、家庭。
去年,惠州荣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荣誉。惠州金裕·碧水湾小区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选的,素有“绿色奥斯卡”之称的“中国国际花园社区”综合奖,正是惠州建设宜居城市的一个缩影。在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政府发布的“2011年广东群众幸福感测评调查结果”中,惠州也以无可争议的优势位居珠江三角洲第一名。
宜业: 打造绿色名片筑巢引凤
“家在花园里,城在山水间。半城山色半城湖,美丽惠州和谐家园……”一首婉转动听的《美丽惠州》唱出了惠州的山姿水色和秀美可人的城市环境。
面对惠州清秀可人的城市环境,世界各地知名企业纷纷投来青睐的目光,惠州此前的种种“大手笔”被演绎成了“筑巢引凤”的佳话。
统计数据显示,惠州现有外资企业近万家,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来源国家和地区30多个。2012年,惠州市外商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424.6亿元,155家外资企业实现增资扩产。
众多的世界级企业选择惠州并非偶然,而是对惠州绿色发展的认同。
我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总投资43亿美元的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在沿海10多个城市中最终选择了落户惠州,除了市场因素,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谐的发展环境是他们青睐惠州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面对这些给惠州带来“金山银山”的企业,惠州并没有放弃对“青山绿水”的执著追求。对生态保护问题敏感的石化项目,惠州一如既往地给出了“绿色港湾”的要求。在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建设过程中,生态保护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
项目建设前,施工单位发现工地一棵树上有几只白鹭正在孵蛋,于是鸟类专家被请到现场,这块区域被划为“禁区”,直到鸟蛋孵化为雏鸟飞走后,才重新开工。建设中,海底生态调查显示,附近的珊瑚可能会受到施工影响,于是施工单位投入75万元为珊瑚“搬家”,将400平方米的珊瑚成功移植到10公里外的海域……
5年来,惠州否决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建项目1027宗,每年环保否决率均在10%以上,立案处罚环境违法行为4977宗次,环境执法力度位居全省前列。
宜游:生态优势彰显城市魅力
城中西湖风光无限,东江、西枝江穿城而过,“岭南第一山”罗浮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昆山依城而立,风光旖旎的大亚湾海岸线绵延52公里,市区附近遍布湖泊、湿地、森林、温泉等自然资源。对于大自然的赐予,惠州一直视若珍宝,精心呵护。
很多人只知杭州西湖,却不知惠州西湖那“苎萝西子”的气质和容颜。为改善西湖环境,从2002年起,惠州投入3亿多元,实施了截污、清淤、引清、美化、亮化等整治工程,建成了面积1.1万平方米的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和面积12万平方米的南湖中试工程,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
如今,充满灵性的珍稀动物慕名而来,近万只白鹭和灰鹭栖息于西湖,多年不见的鸬鹚、水鸭等也纷纷回归,每当日出日落,鹤鹭齐鸣,漫天飞舞。
“湖在城中、城在园中、湖城相拥、城水共生、城园交融”,这是惠州极力打造的森林城市格局。他们把城乡绿化和森林建设纳入城市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科学规划了全市林业生态布局,对建设森林城市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和保障作用。
为实现城市增绿的目标,惠州实施了“公园战略”,大力推进城市综合性公园、专类公园和带状公园建设,构建了“山环水绿,绿廊穿梭,环境优美,生态优良”完整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目前,全市已有上规模、上档次的森林公园35个,其中国家级2个。所建公园和景点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
在大规模建设公园的同时,惠州大力推进城市绿地和街道绿美工程,创建了一批“绿色单位”和“绿色社区”,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目标。使市民和游人切实感受到身处惠州“离尘不离城,如梦在惠州”。
大亚湾、巽寮湾、东江、西湖、红花湖、高榜山及罗浮山等,这些重要安全生态资源和特色景区,被总长330公里的3条省立绿道网有机串联起来。行走在惠州绿道上,游人能够领略到“海之韵”、“江之美”、“湖之秀”和“山之灵”的主题特色。
“海上森林”也是惠州一道赏心悦目的绿色风景线。拥有海岸线200多公里的惠州,对沿海红树林湿地进行了积极有序的恢复种植和保护工作。目前,惠州市完成红树林造林面积2595亩,存活2070亩。物种多样、资源丰富的红树林和沿海防护林带在海岸上形成了一道道樊篱,在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上,茂密的红树林宛如一道绿色长城。
“长三角有杭州,珠三角有惠州”,这是惠州人可以企及的梦想。正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惠州,以绿色为基调,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科学发展之路,绿色发展必能将这座后发城市引领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绿色时报记者 柏章良 田新程 陈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