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

兴宁:科学谋划 全力备耕 扎实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

近年来,兴宁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胡春华书记、朱小丹省长、各级党政领导来兴调研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战略机遇,围绕“三年完成灭荒任务,四年完成总体任务”的目标,按照省和梅州市的工作部署,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全力备耕,扎实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至目前,共完成宜林荒山造林10.12万亩,改造疏残林9.12万亩,封山育林14万亩,碳汇造林任务完成过半;完成梅河、兴畲高速兴宁段56公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和景观提升补种;完成5000亩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林分改造;新增生态公益林10万亩,全市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达到98万亩,森林覆盖率66.45%。先后竞得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资金和省生态公益林激励性补助资金,获评“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林业生态市”。

今冬明春,兴宁市造林总任务为9.62万亩,封山育林7万亩。目前已储备苗木1900万株,备耕3万亩,为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保障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兴宁市是邓海光副省长挂点的森林碳汇试点县,在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今年5月8日,朱小丹省长、邓海光副省长亲自到兴宁市调研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对该市迅速行动、抢抓有利天时大力抓好工程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如何提高造林质量、加强抚育管理,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提出要求;省林业厅张育文厅长及省财政厅领导,梅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当地指导工作,为全市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二是全面落实责任。兴宁市把生态建设列入市政府十件惠民实事,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市领导任常务副组长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定期研究部署会议制度,将造林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到山头地块,实行市领导挂点、林业部门领导挂镇,严格督办,形成推动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狠抓苗木储备

兴宁市森林碳汇工程建设任务为66.48万亩,规划从2012-2015年,每年完成16.62万亩建设任务。按照建设规划,预计平均每年需苗木800万株,四年共需苗木约3200万株。为不失种植时节,全市科学谋划,加大苗木储备力度,确保工程顺利推进。一是加强基地规划建设。结合造林苗木需求,与年出苗500万株以上的鸿利丰、林兴苗圃,及年出苗100万株以上的惠强林业、绿胜园林绿化等4个苗圃基地签订供苗协议,加强基地选种育苗的规划建设,确保我市造林苗木种源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合格。二是加强技术指导。坚持走“生产、科研、管理”相结合的路子,加强与省林科院、省林校、省林业种苗总站的联系,聘请专家对苗圃基地进行技术指导,积极开展林木良种选、引、育、繁、推工作,育好苗、育壮苗,确保了苗木质量。三是加大支持力度。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对林木种苗工作的支持,每年给予4个苗圃基地5万元的补助;同时,积极争取省林业厅苗木项目经费的支持,有效地调动了苗圃基地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目前,全市储备的苗木中,乡土阔叶树种苗木达1652万株(其中一年生苗木1109万株、两年生苗木543万株),主要有樟树、木荷、藜蒴、山杜英、枫香、阴香、相思、火力楠等乡土阔树种,可供造林20多万亩,完全能够满足我市2014年的造林苗木需求。

三、全力造林备耕

一是科学规划。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科学编制兴宁市《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作业设计》、《珠江防护林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作业设计》等规划,规范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二是保障经费。我市抢抓时节、不等不靠,在省级资金尚未下达的情况下,市政府采取先行垫付资金的方式,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今年承诺2000万元用于2014年度森林碳汇工程建设,目前22个标段的招投标工作已全面完成。三是全力备耕。充分利用当前冬闲季节,按照每个标段3000多亩、备耕打穴规格50×50×40厘米、种植规格每亩89株、株行距3×2.5米的设计标准,每天组织22支共2500多人的专业造林队伍上山备耕,预计2014年4月底前可全面完成造林任务。 

四、确保造林质量

一是严把苗木质量关。组织技术骨干,加强对苗圃基地的技术指导;建立种苗执法队伍,强化种苗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坚决杜绝病苗、弱苗等不适宜苗木上山。同时,制订造林考核验收办法,加强对造林苗木的数量、种类、规格的督促检查,确保新种苗木“三年内包管护、包成活”。二是严把备耕质量关。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全程跟班作业,按照作业设计要求,严把整地打穴、面积核实等关口;成立林业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造林备耕工作监督检查组,对工程建设进行分片分标段跟班作业,不定期对各个标段进行质量检查,确保造林备耕进度和质量。三是严把资金监管关。严格实行财政报账制度,在规划、设计、预算、验收、审核、批准、核实等各个环节层层把关,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跟踪监督,确保了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 


附件:

相关稿件:
十大网络彩票平台 赌球平台推荐 最大正规电子游戏平台 十大博彩网站 十大正规赌博平台 澳门金沙线上博彩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