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召开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调查研究成果通报会。会议透露,这项从2007年开始的调查研究项目收获颇丰:研究人员在南岭保护区共发现7个植物新种,即全世界首次发现。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广东新分布植物16种,即首次在广东发现,并且此次调查出的植物数量比以前新增加了783个记录品种。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新社、中国绿色时报、南方日报、广东电视台、南方都市报、新快报、广州日报、信息时报、广东电台等国内主流媒体参加通报会。
据介绍,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南岭山脉中段南麓,总面积5.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7% 以上,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濒危动植物,是广东的生态宝藏。此次调查是保护区建立以来最全面的一次,可以说基本摸清了南岭的植物“家底”。项目的最大成果是发现了7个植物新种,它们是全世界首次发现,因而命名也多与南岭有关,比如南岭叠鞘兰、南岭头蕊兰、南岭凤仙花,等等。有3个新种植物观赏性强,容易栽培,比如南岭凤仙花、南岭姜。
据了解,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人员统计分析了该地区的特有及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现状和主要受威胁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先保护的种类和保护等级。
在摸清“家底”后,南岭自然保护区与华南植物园将把其中部分珍稀濒危植物上报国家相关部门,申报为国家级珍稀保护植物。“我们还将对这些濒危珍稀植物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确认它们的种群分布及数量,如果确实非常稀少,而且受到威胁,那就需要及时上报,争取早点列入国家级保护植物目录。”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主任何克军告诉媒体记者。
何克军表示,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对南岭保护区植被造成前所未有的损害,近几年一直处于修复阶段,结合这次调查,从林相来判断,南岭植被已恢复至原来的70%左右。
研究人员称,广东南岭地区植物资源丰富,各种观赏植物、药用植物、材用植物、油料植物、淀粉植物、纤维植物、蜜源植物等在南岭应有尽有,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潜力。
这项调查是一个大型工程,据介绍,本次调查共采集到植物标本8000多号,参考前人的研究资料,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计有高等植物262科,1158属,3323种(包括种下分类群)。其中藓类植物35科,106属,250种,维管植物3073种(包括种下分类群),隶属227科,1052属,其中蕨类植物46科,107属317种,裸子植物7科12属18种,被子植物174科933属2738种。比以前的记录增加783种(包括种下分类群)。(编辑 黎明)
媒体报道:
南方日报:南岭发现7个植物新物种
新快报:南岭自然保护区发现七个新物种
南方都市报:南岭发现7种新植物
文汇报:粤南岭为植物家族添七新物种
广东电视台:南岭自然保护区发现七种新物种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