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广州城区不到10公里有一片4000多亩的山林,1987年至今,这里没有发生过火警火灾,也未发生过林木偷盗行为。守护这片城北“绿肺”的便是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龙眼洞林场护林员张来仔。
27年来,张来仔牺牲了大部分与家人相聚的时间,默默守护山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护林员”、“全国绿化奖章”等荣誉称号。今年,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我喜欢这里的花草树木、鸟语虫鸣,山就是我的另一个家。”面对众多荣誉,张来仔淡然处之。他自称“山人”,已与这片山林融为一体,认为守护好山林是他的分内之责,“如果可以,我愿意一辈子都守在这里”。
每天步行巡山超15公里
49岁的张来仔是广东雷州人,从1987年进入广东龙眼洞林场工作至今已有27年,但广州对他而言是一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虽然一直住在广州,他却没进过几次城,“我去过的最远地方是沙河大街”。
别说进城,就是回家,一个月才有两三次,其他时间张来仔都是在山上度过。“我只要不住在山上,心里就会空落落的,有些不放心。”他说。
张来仔对广州又特别熟悉,只是熟悉的是他看护的山林。龙眼洞林场草塘护林点是他的“根据地”,张来仔对周围4000多亩山林了如指掌,对每一个树种、野草,对每一类飞禽走兽都很熟悉,“山猪、野兔很常见,还有漂亮的山鸡。”
他的熟悉是建立在坚持27年巡山的基础上。张来仔的工作和生活特别有规律,每天早上8时左右开始巡山,12时回来生火做饭,下午接着巡山。“我每天要绕着这片山走一圈。”他粗略算了一下,自己每天巡山的路程超过15公里,而且基本都是靠步行。
27年里,他的巡山总里程接近14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3圈多,这是常人难以完成甚至难以想象的工作量。
“巡山是我最好的锻炼方式。”张来仔说。别看他身材瘦削矮小,但走起路来健步如飞,在山坡间奔走如履平地。5米多高、倾斜度超过70度的陡坡,他几秒便能攀爬上去。有一次,一名资深“驴友”向张来仔发起挑战,比赛谁爬山快。只见两人出发没多久,“驴友”就被他抛在身后,并越来越远。
山林27年无火灾与偷盗
护林员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巡山,这看似轻松的工作其实不简单。
他们要查看是否存在森林火灾隐患,及时制止侵占林地、猎杀野生动物的行为等。因此白天大部分时间,张来仔都穿梭在茂密的山林中。
森林火灾火情的原因多是人为,比如抽烟、野炊等等,所以节假日往往是张来仔繁忙的时候。“来山上的主要是附近居民,还有‘驴友’,他们一进山我就要提醒他们注意防火,不要偷猎动物和砍伐树木。”张来仔说。
碰到清明和重阳节前后,很多村民上来拜山,容易引发火情,张来仔就更忙了,白天一整天几乎都在山上。
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4月少雨干燥,属于特别森林防火期,巡山、侦察火情的任务比较繁重,张来仔都会主动增加巡山任务。“我最怕的是天气是干燥、多风,那样很容易发生火情,我一整天都紧张得要命。”因此,张来仔最喜欢下雨天,但矛盾的是,他很怕打雷。
在多雷雨天气,林区极易发生火情,张来仔护林点小屋中的许多电器都被烧坏过。每次打雷,他都躲进屋内床上蜷缩起来。有一次闪电击中屋内小音箱,他庆幸自己不在旁边,躲过一劫。后来林场为护林点装了避雷针,不过每次电闪雷鸣之后,张来仔还是要登上辖区内的制高点,巡视周边是否有火苗。
在山林间行走,除了毒蛇,最怕的是蚊虫。为了抵御蚊虫,张来仔大热天也不得不穿上长衣长裤,常常热得汗流浃背。以至于现在,无论天气如何炎热,他都是一身长衣长裤,回家也是如此,为此还被妻子戏谑过。
省森林公安局龙眼洞派出所教导员李爱军说,林区的盗产盗伐、猎杀野生动物以及一线的火情,80%以上由护林员首先发现。而由张来仔负责的4000亩林地,27年间从未发生过火警火灾,也从未发生过林木偷盗行为,成了林场的示范区。
由于龙眼洞林场距广州城区很近,护林员的压力和责任特别大。“一旦出现山林火灾,就会对周边城区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这里人口密集,所以不容有失。”有龙眼洞林场工作人员表示。
把大山当做自己另一个家
27年来的许多夜晚,张来仔都是一个人在山上小屋度过。天气闷热、蚊虫叮咬都能克服,他坦言内心最难受的是寂寞。几乎所有节假日,张来仔都在巡山中度过。每年春节,张来仔只在除夕回去和家人吃一顿团圆饭,正月初一一早便又迎着晨曦上山。
同事们偶尔到小屋看他,但最多住不过两三天。住得时间最长的是他的儿子,曾被妈妈逼着在暑假到山里陪他住了一个星期,但此后再不愿意来了。
寂寞的时候,张来仔就看书、写字。后来林场为护林点拉电通水,小屋里有了收音机和电视机,但他最爱的还是写字,“可以在字里吐露心声,是自己和自己对话吧。”由于长年在山上和人接触少,张来仔说,自己语言能力有所退化,有时想表达某个意思却想不到用什么词。
如今,张来仔已经习惯山上生活,他笑称自己是“山人”,爱山护山,以山为家,与山和谐共处。随着这片山林越来越茂盛,吸引了越来越多市民来到这个市郊“氧吧”,张来仔的巡山压力也相应增大了。不过,自豪之情总会充溢他的心间,他巡山劲头也更足了。
每到夜深人静,张来仔对家庭的愧疚之情也会浮上心头。“我经常不在家里,家里大小事情都是我妻子一个人操劳。除了上班,还要照看小孩,做各种家务。”这是他自认为这辈子唯一遗憾的事情,为了弥补,他每次回家都抢着干家务活,买菜做饭、洗碗拖地,尽量让妻子多休息一会儿。
对他常年呆在山上,妻子以前也时有怨言,曾劝他换个岗位,回林场场部去值班,但都被他回绝了。“我觉得人要知足和感恩,想当初我没什么文化,林场收留了我,我就要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做好。”张来仔说。
护林员工资低,一个月只有两千元左右,且条件艰苦,很难留住人。龙眼洞林场目前十多名护林员中,只有张来仔仍坚持住在山上。
对于张来仔的行为也有人表示不解,甚至时有嘲笑冷语传到他那里。“有人说我是‘傻仔’、‘傻佬’,没什么本事,天天猫在山上,逃避现实。”张来仔微笑着转述这些话,“我很喜欢山,这里就是我的另一个家。如果林场需要,我愿意一辈子都呆在这里。”他质朴的言语传递了他对这片山的深情,表达了他对这份工作的坚守与挚爱。(记者 黄应来 通讯员 林荫) 附件:
27年来,张来仔牺牲了大部分与家人相聚的时间,默默守护山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护林员”、“全国绿化奖章”等荣誉称号。今年,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我喜欢这里的花草树木、鸟语虫鸣,山就是我的另一个家。”面对众多荣誉,张来仔淡然处之。他自称“山人”,已与这片山林融为一体,认为守护好山林是他的分内之责,“如果可以,我愿意一辈子都守在这里”。
每天步行巡山超15公里
49岁的张来仔是广东雷州人,从1987年进入广东龙眼洞林场工作至今已有27年,但广州对他而言是一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虽然一直住在广州,他却没进过几次城,“我去过的最远地方是沙河大街”。
别说进城,就是回家,一个月才有两三次,其他时间张来仔都是在山上度过。“我只要不住在山上,心里就会空落落的,有些不放心。”他说。
张来仔对广州又特别熟悉,只是熟悉的是他看护的山林。龙眼洞林场草塘护林点是他的“根据地”,张来仔对周围4000多亩山林了如指掌,对每一个树种、野草,对每一类飞禽走兽都很熟悉,“山猪、野兔很常见,还有漂亮的山鸡。”
他的熟悉是建立在坚持27年巡山的基础上。张来仔的工作和生活特别有规律,每天早上8时左右开始巡山,12时回来生火做饭,下午接着巡山。“我每天要绕着这片山走一圈。”他粗略算了一下,自己每天巡山的路程超过15公里,而且基本都是靠步行。
27年里,他的巡山总里程接近14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3圈多,这是常人难以完成甚至难以想象的工作量。
“巡山是我最好的锻炼方式。”张来仔说。别看他身材瘦削矮小,但走起路来健步如飞,在山坡间奔走如履平地。5米多高、倾斜度超过70度的陡坡,他几秒便能攀爬上去。有一次,一名资深“驴友”向张来仔发起挑战,比赛谁爬山快。只见两人出发没多久,“驴友”就被他抛在身后,并越来越远。
山林27年无火灾与偷盗
护林员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巡山,这看似轻松的工作其实不简单。
他们要查看是否存在森林火灾隐患,及时制止侵占林地、猎杀野生动物的行为等。因此白天大部分时间,张来仔都穿梭在茂密的山林中。
森林火灾火情的原因多是人为,比如抽烟、野炊等等,所以节假日往往是张来仔繁忙的时候。“来山上的主要是附近居民,还有‘驴友’,他们一进山我就要提醒他们注意防火,不要偷猎动物和砍伐树木。”张来仔说。
碰到清明和重阳节前后,很多村民上来拜山,容易引发火情,张来仔就更忙了,白天一整天几乎都在山上。
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4月少雨干燥,属于特别森林防火期,巡山、侦察火情的任务比较繁重,张来仔都会主动增加巡山任务。“我最怕的是天气是干燥、多风,那样很容易发生火情,我一整天都紧张得要命。”因此,张来仔最喜欢下雨天,但矛盾的是,他很怕打雷。
在多雷雨天气,林区极易发生火情,张来仔护林点小屋中的许多电器都被烧坏过。每次打雷,他都躲进屋内床上蜷缩起来。有一次闪电击中屋内小音箱,他庆幸自己不在旁边,躲过一劫。后来林场为护林点装了避雷针,不过每次电闪雷鸣之后,张来仔还是要登上辖区内的制高点,巡视周边是否有火苗。
在山林间行走,除了毒蛇,最怕的是蚊虫。为了抵御蚊虫,张来仔大热天也不得不穿上长衣长裤,常常热得汗流浃背。以至于现在,无论天气如何炎热,他都是一身长衣长裤,回家也是如此,为此还被妻子戏谑过。
省森林公安局龙眼洞派出所教导员李爱军说,林区的盗产盗伐、猎杀野生动物以及一线的火情,80%以上由护林员首先发现。而由张来仔负责的4000亩林地,27年间从未发生过火警火灾,也从未发生过林木偷盗行为,成了林场的示范区。
由于龙眼洞林场距广州城区很近,护林员的压力和责任特别大。“一旦出现山林火灾,就会对周边城区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这里人口密集,所以不容有失。”有龙眼洞林场工作人员表示。
把大山当做自己另一个家
27年来的许多夜晚,张来仔都是一个人在山上小屋度过。天气闷热、蚊虫叮咬都能克服,他坦言内心最难受的是寂寞。几乎所有节假日,张来仔都在巡山中度过。每年春节,张来仔只在除夕回去和家人吃一顿团圆饭,正月初一一早便又迎着晨曦上山。
同事们偶尔到小屋看他,但最多住不过两三天。住得时间最长的是他的儿子,曾被妈妈逼着在暑假到山里陪他住了一个星期,但此后再不愿意来了。
寂寞的时候,张来仔就看书、写字。后来林场为护林点拉电通水,小屋里有了收音机和电视机,但他最爱的还是写字,“可以在字里吐露心声,是自己和自己对话吧。”由于长年在山上和人接触少,张来仔说,自己语言能力有所退化,有时想表达某个意思却想不到用什么词。
如今,张来仔已经习惯山上生活,他笑称自己是“山人”,爱山护山,以山为家,与山和谐共处。随着这片山林越来越茂盛,吸引了越来越多市民来到这个市郊“氧吧”,张来仔的巡山压力也相应增大了。不过,自豪之情总会充溢他的心间,他巡山劲头也更足了。
每到夜深人静,张来仔对家庭的愧疚之情也会浮上心头。“我经常不在家里,家里大小事情都是我妻子一个人操劳。除了上班,还要照看小孩,做各种家务。”这是他自认为这辈子唯一遗憾的事情,为了弥补,他每次回家都抢着干家务活,买菜做饭、洗碗拖地,尽量让妻子多休息一会儿。
对他常年呆在山上,妻子以前也时有怨言,曾劝他换个岗位,回林场场部去值班,但都被他回绝了。“我觉得人要知足和感恩,想当初我没什么文化,林场收留了我,我就要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做好。”张来仔说。
护林员工资低,一个月只有两千元左右,且条件艰苦,很难留住人。龙眼洞林场目前十多名护林员中,只有张来仔仍坚持住在山上。
对于张来仔的行为也有人表示不解,甚至时有嘲笑冷语传到他那里。“有人说我是‘傻仔’、‘傻佬’,没什么本事,天天猫在山上,逃避现实。”张来仔微笑着转述这些话,“我很喜欢山,这里就是我的另一个家。如果林场需要,我愿意一辈子都呆在这里。”他质朴的言语传递了他对这片山的深情,表达了他对这份工作的坚守与挚爱。(记者 黄应来 通讯员 林荫)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