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

“十二五”中期省域环境竞争力报告出炉
广东生态环境竞争力再居榜首,美丽乡村建设首次列入《报告》

11月19日,在重度雾霾下的北京,《“十二五”中期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绿皮书发布会在中国社科院举行。这是自2011年以来,中国社科院第三次发布《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绿皮书。《报告》显示,辽宁、广东、山东位居省域环境竞争力前三名,广东、山东、江苏位居生态环境竞争力前三名,其中广东生态环境竞争力已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作为此次《报告》的执行主编、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茂兴说,环境竞争力是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加剧背景下提出的全新的竞争力衡量方式。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环境竞争力作为一级指标,下设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环境管理、环境影响和环境协调5个二级指标。其中,生态环境竞争力包含生态建设竞争力和生态效益竞争力2个三级指标。在生态环境竞争力方面,包含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个数、公园面积、园林绿地面积、绿化覆盖面积、自然保护区个数等9个指标。

省域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结果根据生态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对采集到的2010年-2012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相关资料进行的整理和合成,结果显示,生态环境竞争力排名前10位的依次是广东、山东、江苏、湖南、西藏、江西、辽宁、北京、黑龙江、浙江。其中,广东、江西、湖南、山东、江苏在生态建设竞争力方面排名前5位,北京、天津、西藏、上海、江苏在生态效益竞争力方面排名前5位。

与2010年相比,2012年生态环境竞争力排名上升的有14个省份,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重庆市,排名上升7位;排名下降的有13个省份,下降幅度最大的是福建省,排名下降8位。

今年发布的《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绿皮书专门开辟了专题分析报告,着力对“十二五”中期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大多数乡村的建设思路与人居环境已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调整乡村建设思路。而政府的积极引导是推进乡村建设的前提,居民的主动参与是乡村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美丽乡村建设不是简单地复制或模仿,必须选择以生态文明为指导、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建设之路。

《报告》认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将呈现四大趋势,即多元主体的参与将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活力,产业发展为美丽乡村奠定物质基础,生态保护为美丽乡村创造优美环境,保护传统文化为美丽乡村传承农业文明。

 


附件:

相关稿件:
pg电子游戏试玩 12bet官方网站 十大菠菜台子 澳门威尼斯人游戏 澳门永利博彩 十大玩彩信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