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东莞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视察东莞市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情况,并以此为切入点,赋能东莞市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提升,助力东莞市把优美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湿地公园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在东莞市人大常委会视察期间,东莞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汇报了东莞市湿地公园建设有关情况。自2001年,东莞市就开始试点推进湿地公园建设。截至目前,东莞市已建立湿地公园24个,总面积21.21平方公里。
结合湿地公园建设,东莞市还着力推进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安全环境。湿地公园的“生态红利”持续释放,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如长安莲花山自然保护区、谢岗银瓶嘴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的生态湿地,目前已成为野生生物特别是鸟类重要的栖息繁衍场所。经调查,2021年东莞市鸟类种类达278种,比2020年增加10种。
为保护湿地贡献人大力量
在东莞市人大常委会视察东莞市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情况座谈会上,东莞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成员在听取汇报后,要求东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湿地公园建设和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打破发展与保护二元对立的困局,探索保护与发展并行的有效机制,推动城市环境提升。要贯彻执行好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和省人大常委会修订的《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湿地保护条例》,加强普法宣传,强化法律实施监督,依法保护湿地。要持续提升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赢”。
东莞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湿地公园建设工作,今年将视察东莞市湿地公园建设情况纳入到年度监督计划中,并将在提升湿地公园依法保护水平发力。通过本次视察,能进一步掌握东莞市湿地建设规划、资金投入、长效管护、社会效益等方面内容,更好推动湿地保护,发展农村美丽经济,促进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