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推进绿美生态建设与乡村产业振兴的浪潮中,河源市车前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子成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头扎进村庄绿化提质与油茶产业发展的实践中,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让昔日的乡村焕发“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活力,成为群众心中当之无愧的“领路人”。
以“绿”为笔,绘就宜居乡村新画卷
“要让村民推开门就能见绿、出门就能赏景,这是大家的心愿,也是我们的目标。”张子成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绿美车前生态建设中,他深知“单打独斗难成事”,主动扛起协调重任,一头对接上级部门争取政策支持,一头联动村“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摸清村内绿化短板,最终锚定“沿河美、沿路绿、节点靓”的建设思路,让绿色福祉覆盖全村。
针对村内河道沿线环境杂乱的问题,张子成多次召集水利、林业等部门现场办公,协调资金、规划路线、监督施工,历时三个月打造出2公里长的沿河碧道。如今,碧道旁草木葱茏,河水清澈见底,早晨傍晚,村民们沿着步道散步、聊天,孩子们在岸边嬉戏,曾经杂草丛生的河岸变成了人人称赞的风景线。
为了给村民提供休闲好去处,他又牵头在村中心闲置地块建起休闲小公园和兵心公园,添置健身器材、铺设石板路、种植四季花卉,让公园不仅成为“绿色客厅”,更成为村民交流感情的“暖心空间”。此外,他还推进打造了县公安支部林、镇机关支部林、社区支部林、车前支部林、人大代表林、老兵林、企业冠名林、巾帼林等。
在“五边四旁”绿化中,张子成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带领村民种下10000多棵油茶树。无论是村道两旁、房前屋后,还是荒坡空地,一株株油茶树迎风而立,既美化了乡村环境,又为后续油茶产业发展打下基础。如今走进车前村,目之所及皆是绿意,道路整洁、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一幅“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绿美画卷徐徐展开。
以“产”为基,闯出产业富民新路径
“绿美建设不能只靠‘种’,还要靠‘产’,让绿色变成‘金叶子’,村民才能真正受益。”张子成深知,发展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基于村内山地资源丰富、适合种植油茶的实际,他提出打造“油茶产业示范村”的目标,计划新建2000亩油茶基地,让油茶成为村民的“致富树”。
然而,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就遇到了“硬骨头”——土地流转。2000亩油茶基地涉及的山地,不仅有本村村民的承包地,还涵盖邻村几十户群众的土地。由于部分村民对土地流转政策不理解、担心收益无保障,甚至存在“不愿转、不敢转”的想法,土地流转工作一度陷入僵局。“群众有顾虑,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开;群众有疑问,我们就要耐心解答。”张子成没有退缩,而是带领村“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组成“攻坚队”,开启了“敲门行动”。
他白天忙着对接企业、制定流转方案,晚上就带着政策文件、收益测算表,逐户上门与村民沟通。对于本村村民,他用“算明白账”的方式,详细讲解土地流转后的租金收益、务工收入;对于邻村群众,他主动与邻村党支部对接,组织召开联合座谈会,商议土地流转事宜。
就这样,从“上门劝说”到“村民主动参与”,从“心存顾虑”到“积极支持”,张子成用耐心和诚意打动了每一户群众。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土地流转难题成功破解,2000亩油茶基地的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目前,已完成约1500多亩油茶种植,一株株油茶苗在山地上扎下根,长势喜人。预计3年后油茶进入盛产期,每亩可产茶油30公斤以上,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每亩年收入可达6000元以上,不仅能带动本村及邻村200余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还能为村集体增加年收入15万元。
以“心”换“心” ,赢得干群认可好口碑
“子成书记心里装着群众,干事想着群众,跟着他干,我们放心!”这是车前村村民对张子成的一致评价。在绿美生态建设和油茶产业发展中,他始终把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把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今,车前村的绿更美了,产业更旺了,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张子成的先进事迹,不仅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不愧是“绿美建设先进工作者”“乡村振兴优秀党组织书记”,更赢得了全体群众的认可。每当有人提起他,村民们都会说:“是子成书记带领我们过上了‘有绿有景、有钱有盼’的好日子!”
从绿美乡村的建设者到产业富民的领航者,张子成用实干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担当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在他的带领下,车前村正朝着“生态更美、产业更强、村民更富”的目标坚定前行,而他的故事,也将成为激励更多基层干部扎根乡村、服务群众的生动榜样。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