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大陆海岸线长3368公里,常受台风、海潮袭击,台风发生频率和强度居全国之首,平均每年有3.54个台风登陆,占全国台风登陆数的37%,暴雨、风灾和水灾对人民生活、生产和生命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沿海防护林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沿海第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多年来,我省沿海各地区高度重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投入力度,突出以海岸防护林建设为重点,以工程为依托,通过“造、改、封、育”等措施,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和红树林恢复建设。目前,全省3033公里的宜林海岸线上已营建防护林带2797公里,绿化率达92.2%,其中大陆宜林海岸线的绿化率达94.6%;全省149.1万亩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占沙化土地总面积164.3万亩的90.8%,大部分沙化土地通过生物治理措施而变成有林地,森林资源不断增加。全省现有红树林15.7万亩,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46.8%。沿海地区已建成森林、野生动植物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86个,占全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总数的36.3%,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1个、市县级73个;总面积386.82万亩,占沿海地区国土面积的3.11%。2002年,我省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惠东海龟自然保护区被批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4年,汕头海岸湿地被列入东南亚重要湿地名录,成为国内首个被批准为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环境基金(UNEP/GEF)国际湿地示范区。据统计,到2006年底,全省沿海地区有林地面积为5247.7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5.3%;森林覆盖率为44.4%,是建国初期3%的近15倍;活立木蓄积量为1.20亿立方米;区划界定国家重点公益林281.7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2011.6万亩。沿海地区已基本建成“山、海、路、田、城”相连的防护林体系框架,基干林带已成为沿海地区防御台风、风暴潮、海啸等自然灾害的第一道绿色生态屏障,为维护沿海地区国土生态安全、人民财产安全、工农业生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我省沿海各地根据各自特点,因地制宜,发展高效林业,建立速生丰产林基地和龙眼、荔枝、茶叶、青梅、芒果等经济林基地。据统计,目前全省沿海地区有商品林4045.8万亩,其中:速生丰产林(含短轮伐期用材林)768.2万亩,经济林811万亩。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了沿海地区的林业产业结构,提高了林业产值,也有效地保护了沿海防护林的建设成果。
沿海防护林体系在改善区域生态状况和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还有力地带动了沿海生态旅游、特色养殖等产业的发展。据统计,我省沿海地区已开发旅游点30多个,如珠海九州城、阳江海陵岛、湛江东海岛、电白虎头山、台山川山群岛、南澳青澳湾等等。每年到海滨旅游区的游客过百万,带动消费超亿元。此外,由于沿海红树林逐渐恢复,基干林带的防护效能逐渐增强,沿海特色养殖业等相关产业也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日益拓展,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
体系保障日臻完善
国家颁布实施了《防沙治沙法》、《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带管理规定》,目前正在制订《沿海防护林条例》。我省颁布实施了《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森林保护管理条例》、《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林地保护管理条例》、《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湿地保护条例》及《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日前,《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封山育林条例(草案)》已通过了省政府常务会议的审议,即将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以上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为全省防沙治沙、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此外,广州、深圳、珠海及台山等地也分别制定了《广州市生态公益林条例》、《深圳市生态公益林条例》、《珠海市湿地红树林资源保护管理办法》、《台山市红树林保护管理规定》等。通过建章立制,依法管理,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方面,我省积极开展木麻黄菌根试验、沿海防护林抗性树种(无性系)选择、树种(无性系)配置模式研究、海桑北移推广试验和沿海防护林风蚀地造林技术研究等生产性科研试验项目,并结合当地实际,大力推广应用科研成果,使我省沿海防护林建设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同时,我省还与荷兰政府合作,实施雷州半岛红树林综合管理和沿海保护项目,于去年底圆满完成了所有项目的建设任务。我省林业科技支撑能力的不断增强,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编辑:唐洁) 附件:
沿海第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多年来,我省沿海各地区高度重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投入力度,突出以海岸防护林建设为重点,以工程为依托,通过“造、改、封、育”等措施,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和红树林恢复建设。目前,全省3033公里的宜林海岸线上已营建防护林带2797公里,绿化率达92.2%,其中大陆宜林海岸线的绿化率达94.6%;全省149.1万亩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占沙化土地总面积164.3万亩的90.8%,大部分沙化土地通过生物治理措施而变成有林地,森林资源不断增加。全省现有红树林15.7万亩,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46.8%。沿海地区已建成森林、野生动植物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86个,占全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总数的36.3%,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1个、市县级73个;总面积386.82万亩,占沿海地区国土面积的3.11%。2002年,我省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惠东海龟自然保护区被批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4年,汕头海岸湿地被列入东南亚重要湿地名录,成为国内首个被批准为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环境基金(UNEP/GEF)国际湿地示范区。据统计,到2006年底,全省沿海地区有林地面积为5247.7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5.3%;森林覆盖率为44.4%,是建国初期3%的近15倍;活立木蓄积量为1.20亿立方米;区划界定国家重点公益林281.7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2011.6万亩。沿海地区已基本建成“山、海、路、田、城”相连的防护林体系框架,基干林带已成为沿海地区防御台风、风暴潮、海啸等自然灾害的第一道绿色生态屏障,为维护沿海地区国土生态安全、人民财产安全、工农业生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我省沿海各地根据各自特点,因地制宜,发展高效林业,建立速生丰产林基地和龙眼、荔枝、茶叶、青梅、芒果等经济林基地。据统计,目前全省沿海地区有商品林4045.8万亩,其中:速生丰产林(含短轮伐期用材林)768.2万亩,经济林811万亩。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了沿海地区的林业产业结构,提高了林业产值,也有效地保护了沿海防护林的建设成果。
沿海防护林体系在改善区域生态状况和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还有力地带动了沿海生态旅游、特色养殖等产业的发展。据统计,我省沿海地区已开发旅游点30多个,如珠海九州城、阳江海陵岛、湛江东海岛、电白虎头山、台山川山群岛、南澳青澳湾等等。每年到海滨旅游区的游客过百万,带动消费超亿元。此外,由于沿海红树林逐渐恢复,基干林带的防护效能逐渐增强,沿海特色养殖业等相关产业也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日益拓展,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
体系保障日臻完善
国家颁布实施了《防沙治沙法》、《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带管理规定》,目前正在制订《沿海防护林条例》。我省颁布实施了《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森林保护管理条例》、《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林地保护管理条例》、《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湿地保护条例》及《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日前,《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封山育林条例(草案)》已通过了省政府常务会议的审议,即将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以上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为全省防沙治沙、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此外,广州、深圳、珠海及台山等地也分别制定了《广州市生态公益林条例》、《深圳市生态公益林条例》、《珠海市湿地红树林资源保护管理办法》、《台山市红树林保护管理规定》等。通过建章立制,依法管理,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方面,我省积极开展木麻黄菌根试验、沿海防护林抗性树种(无性系)选择、树种(无性系)配置模式研究、海桑北移推广试验和沿海防护林风蚀地造林技术研究等生产性科研试验项目,并结合当地实际,大力推广应用科研成果,使我省沿海防护林建设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同时,我省还与荷兰政府合作,实施雷州半岛红树林综合管理和沿海保护项目,于去年底圆满完成了所有项目的建设任务。我省林业科技支撑能力的不断增强,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编辑:唐洁)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