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6月16日消息 “将南水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镇并入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的经济开发区,必须将镇村建设纳入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本着少补血,多造血的原则,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工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珠海市智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南水镇专家组经过周密论证,特提出6条建议…… ”
日前的一个周末,珠海市临港工业区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华本良教授代表专家组的发言赢得了高栏港经济区管委会和农村工作局干部的热烈掌声。据介绍,此前临港工业区根据专家建议,投资400多万元兴建的南水镇村商铺项目正在实施。华教授告诉记者,仅此一项,失地农民今后每年可获得租金收入200多万元。专家组从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协调发展的高度,为南水镇新农村建设量身定做了一整套双增双促、担保贷款、政策和资金扶持等城乡一体化发展举措,使这里的新农村建设从一开始就实现了城乡之间资本、人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相互融合。
珠海已经建立和完善了以“专家组出谋划策、技术员现场指导、科技户示范带动”为特色的新农村智力帮扶体系。珠海市委常委、市组织部长钱芳莉向记者表示,在珠海市委组织部和珠海市科协的牵头组织下,珠海去年4月以来就组织了近百名各行各业的科技专家,根据镇村需求分别组成13个专家组,对口联系全市14个中心镇,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镇村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另有20多名常年活跃在海岛田头,手把手地指导农渔民科学种养的科技指导员和106个党员科技示范户带动的560个种养大户,户均年产值已超过30多万元,一个充满活力和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智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局面正在珠江西岸的广阔腹地上涌现。
记者走进有“珠海西伯利亚”之称的斗门、莲洲、乾务等偏远镇村,党员科技示范户廖伟平在技术员李永忠的指导下,年产10多万斤优质高产香蕉和60万斤无公害瓜菜,畅销深港澳市场,年创收百万多元,带动了60多户村民冬种蔬菜2000亩而共同致富;党员科技示范户吴润民、梁有兴在水产工程师严朝高的带领和指导下,养殖成功180亩南美白对虾,带动周边27个自然村的农户,兴建起了5.3万亩水产养殖基地,当年鱼虾产值超过6亿元,农民人均增收6300元。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