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市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美化,一个凸显“四季花城”和“山、水、城、田、海”特色,“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森林城市逐步实现,先后获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称号。
今年斥资1691万元绿化84个新农村
广州1257行政村现有1246片,面积9060.8公顷水源涵养林。在今后5年内,广州将分年度完成360个行政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建设项目和700片乡村风景林的恢复和升级改造,实施绿化面积3243公顷,使村内居民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平方米以上,去年,在试点建设的基础上投入2322万元,实施74个新农村绿化,建设面积132平方米;今年,投入1691万元,实施84个新农村绿化,建设面积69万平方米。通过对村道、村庄四旁、村边山坡地的绿化,风水林的修复、改造,套种和间种乡土阔叶树种,优化森林结构,提升林分质量和物种多样性;同时,结合科普、观光需要修建步行小道和防火通道,设置科普、休闲设施,发挥风水林的休闲旅游功能。
近郊种菜改为种植苗木花卉
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的加快,广州城市近郊的农田已经不适宜蔬菜、水果等产业的发展。为此,广州在新机场高速公路、南沙大道规划建设了两个专用林区,总面积达7000多亩,储备苗木155万株。加上广从、广汕路和京珠、北二环、流溪河畔的,苗木面积已扩大了近2万亩,形成了广州农林产业的特色林区,既达到了增加绿地,减少了造林支出的目的,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448万亩森林已成生态屏障
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广州共有448万亩森林,全市森林覆盖率38•3%,林木绿化率达到43•3%。按照森林围城绿化建设方案,广州北部通过严格保护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办法,建立起239万亩森林。在城市中心地带,千方百计保留了几片森林,如位于城市黄金地段的3•3万亩北肺——白云山、越秀山,以及1•8万亩的南肺——海珠生态公园。在形成城市外围生态屏障的同时,在城市内部,建成沿公路、铁路放射状外延的绿色走廊,以及大小公园、城市绿化广场、水系 绿化景观带、街头园林节点等,让森林入城的格局已初步成型。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