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县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立县之本”,通过“五个抓好”促进生态建设,全县活立木蓄积量86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9%,相继获得了“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首批林业生态县”和“全国绿化模范县”等多项殊荣,取得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良好局面。
一是抓好林业工程建设。广泛组织开展造林绿化活动,重点抓好“一二三四五六”工程建设,即:抓好一江两道(锦江、106国道、省道246线)、三大出口(广东往湖南出口、周田往江西出口、河富往韶关出口)、四大保护区(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坪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子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澌溪山市级自然保护区)、五大公园(仁化林场省级公园、锦城公园、县郊森林公园、烈士陵园、樟树公园)、六大造林工程(10万亩生态公益林示范工程、1140公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程、23.9万亩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1.25万亩北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10万亩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60万亩竹子长廊建设工程)的建设,着力构建以“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为核心的林业生态网络体系。
二是抓好生态镇村示范建设。大力推进创建森林生态示范镇、村活动,把村庄绿化纳入村庄规划,让“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变为现实。
三是抓好非公林业发展。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非公有制林业投资,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加快推进非公林业发展,全县建设非公有制林场达25个,经营林地面积达22万亩,新增产值3亿多元。
四是抓好生态项目建设。一方面利用地理和水力优势,发展小水电产业,目前全县小水电装机容量达10万多千瓦,年发电量近6亿千瓦时。另一方面发展竹产业加工、有机茶叶等绿色产业,目前全县拥有竹类高新加工企业40多家,年出口创汇上亿元。同时发展以“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产业,游客从原来的年30万人次发展到现在的120万人次,年创收上亿元。
五是抓好生态资源保护。严格控制木材生产指标,集中整治木材加工企业,加强木材经营流通管理,全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县城乡处处呈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生态环境。(仁化林业)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