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岩石裸露的“不毛之地”,如今悬崖峭壁全面复绿,处处郁郁葱葱。经过连年奋战,备受关注的礐石狗母涵山采石场复绿工程目前已经竣工并取得成效。10万株用“奇招”和“高招”混交种植的乔、灌、藤植物不仅成活率高,而且长势良好,营造出一个更绿更美的“城市绿屏”。据悉,汕头市林业局首次采用营造林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该项复绿工程,在全省尚属罕见。
长期以来,礐石狗母涵山因屡遭采石取土,植被被严重破坏,几乎成了一处岩石裸露的不毛之地。水土流失以及土质极差,而且山陡和石多等立地条件极差,令复绿工作备受挑战。
市林业部门营林科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狗母涵山采石场复绿工程是我市林业针对光秃石壁复绿的试验性高难度造林工程。工程建设期为3年,建设范围为采石场作业区,总面积有192亩。其中,土壤或母质迹地173.5亩;石壁斜坡或立面共18.5亩。由于在这处采石迹地上复绿根本无法按照常规的形式进行,要在这片尽是碎石遍布的荒山上植树造林,难度确实非常大。为此,造林绿化时首先是选用了良种壮苗,而且采用营养袋育苗,提高其成活率。通过多种植物混交立体种植,稳定其群落结构,提高迹地和石壁的绿化效果。
同时,林业部门采取了营造林和工程措施双管齐下的“奇招”。根据现场地形地貌,他们把复绿处的石壁分成三大类:第一类为斜坡面,先挖穴再填土施肥植树;第二类是悬崖立面,因无法挖坑只好在其底部筑起石篱,然后种上藤本植物,让其蔓延而上;第三类为石壁平坡,采取垒石斗再植树。令人惊叹的是,这些使出了浑身解数的造林绿化者还在这片光秃秃的半山腰和山顶上修建了两个蓄水池,铺设管道从山脚下的水池抽送水上山实行二级灌溉。他们组织的专业队伍在重点搞好石壁的复绿时,也别出心裁地应用了修筑林道、造塑料网攀延植物、搭竹架等以往较为少见的“高招”。
在此进行大规模的高难度造林定植期间,专业队伍的人员经常从每天早上5时一直忙碌至晚上7时,大家千方百计、见缝插绿在悬崖峭壁上营造一个更为“健全”的“市肺”。他们造林、点播相结合,适当密植,并加施保水剂、实施生物覆盖等。参与了整个复绿施工过程的林先生不无感慨地对记者说,在悬崖峭壁上,造林工人只能通过吊绳作业,比攀岩运动还要惊险,可就是依靠这种方法,他们一天天在岩缝处凿洞、填土、植苗、浇水和施肥。悬崖峭壁的下面则采取砌石斗的方法,解决树苗“无处落脚”的难题。据介绍,其中最大的石斗长2米,宽1.5米,高1米。这样千辛万苦种下的树和植入的藤,又接连遭受台风暴雨泥石流袭击破坏,造成种植苗木被砂石摧毁,有时损失了工程量的三、四成,他们只好及时进行补种补植。目前种植在峭壁上及石斗中的苗木均长势喜人,保存率高达九成。
如今,小山坡及悬崖峭壁上,无论是木麻黄、湿地松、杨梅、小叶榕、山杜英和凤凰木等乔、灌林苗木,还是爬山虎、金银花、炮仗花和叶子花等藤本植物,其成活率均高达95%,实现了“绿化一片,成活一片”,近200亩的狗母涵山采石场迹地已变成郁郁葱葱的树林,绿意盎然。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