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2月5日讯 广州具有“插枝成阴”、“六脉通海”的气候地理条件,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山水生态城市,实现广州市民提出的“让我们生活在森林里”的新要求?对于这个人口过千万、经济总量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三位的大城市来说,依然是个大课题。
在推进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过程中,广州市以开展森林城市建设为切入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全国树立了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范例。
“南肺”萎缩引发的思考
万亩果林保护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南部,占地1.8万亩,盛产龙眼、杨桃、荔枝、黄皮等岭南佳果,发挥着“空气清新剂”、“天然空调机”、“湿度调节器”等生态功能,被称为广州的“南肺”。由于其强大的生态功能,“南肺”的保护得到了广州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999年,广州市规划局批准实施《海珠区果树保护区总体规划》,成为“万亩果林”保护和发展的重要规划依据。
但是,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房地产开发、村民违章建房、河涌淤塞、病虫害、果树老化等因素影响,“南肺”的面积逐渐减少,果树连年减产失收,果农经济收入偏低,已不能维持生计。广州市政协的调查报告显示:从1995到2003年,万亩果园内的果树被大量砍伐,果园面积骤减6000亩。其原因是部分果农违法将果园土地用于第二、三产业经营,以获得更高利润。如何在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及景观开发三者之间取得均衡,既保护好广州的“肺”,又不饿坏农民的“胃”?这一问题困扰广州多年。
破解“肺”“胃”难题
2003年,广州市启动了“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一期工程建设绿地131平方公里,试图以此缓解森林、土地、水、空气等资源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针对“肺”“胃”之争,广州市人大代表李婷婷教授提出:保护万亩果园的核心,是必须处理好“肺”与“胃”的关系,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以控制原有生态系统为主,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统一的总体规划目标。
2006年,广州市海珠区政府选定龙潭经济联社1200亩的果林试点,由政府出资将现有果农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集中管理,集约经营,建设形成规模的果树公园,并由政府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拨出专项经费,进行果树成片改造,土壤改良,沟渠清淤,河涌整治,病虫害防治等。由政府出资按每亩每年1500元向果农租地,首期租赁期为10年;果农土地集中后建设一个农业生态公园,收益65%归果农,35%归政府;政府收益专款用于果树公园生态系统改造、果树改造和其他相关项目。自此,“肺”“胃”矛盾得以化解,广州终于在“饱胃”的基础上,保住了“南肺”,为市民留下了一个“养生、养眼、养神”的好去处。
让大绿留在市民身边
除了“南肺”,广州还有“北肺”,即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部的白云山风景区。在房地产不断升温的背景下,广州市委、市政府顶住了各方压力保住了南北两大片“肺叶”,成功地把大绿留在了市区。此外,广州还在城市中心和北部地区新建白云湖,在城市东北部,严格保护生态公益林和流溪河、增江河水源水质,使城市中心区的大绿格局不断扩展,有效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深受市民的欢迎。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来到白云山风景区,记者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那云雾缭绕的山林美景,便被一群社区居民热情高涨的歌声所吸引。
“他们每天都来这里唱歌,有时多达上千人,我也来唱过。”广州市林业局办公室主任张永建对我们说,“白云山绿化面积4.2万亩,每天可吸收2800多吨二氧化碳,放出2100吨氧气,这些氧气可供近300万人正常呼吸之用。景区内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含量达到3000~7000个,沟深林密处多达1万个。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目前,白云山风景区全年客流量近2000万人次,成为广州市民度假休闲的首选之地。
把一张绿图绘到底
近5年来,广州市财政对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年均增长22.48%,2007年达3.3亿元。经过5年持续努力,目前广州高质量的森林生态体系已初步完善,森林覆盖率达到38.3%,林木绿化率达4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02平方米,各项指标高居全国大中型城市前列。广州不但实现了“青山绿地”林业生态工程的预期目标,也同时实现了森林城市的良性循环。
广州市委、市政府有一个传统,就是:谋定而后动,动则贯彻始终。各届领导在决定做一件事情时,会充分进行论证,发挥相关专家的智囊作用。任何规划一旦形成文件,就能贯彻到底。新任领导从不轻易否定前任已经决定的事情。正是这种政策、规划的延续性,使广州森林城市建设的各项措施都落到了实处。
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说:“林业是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基石,广州有过千万人口,办好林业是造福人民群众、荫及子孙后代的大事业。广州市要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下大气力,着力打造凸显广州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城市林业生态体系。”
广州市林业局局长郭清和说:“为了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广州市以生态效益为中心,甚至很大程度上放弃了眼前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眼前的必要牺牲会换来更加长远的效益,我们要把千年‘花城’养在森林里。”
附件:
在推进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过程中,广州市以开展森林城市建设为切入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全国树立了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范例。
“南肺”萎缩引发的思考
万亩果林保护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南部,占地1.8万亩,盛产龙眼、杨桃、荔枝、黄皮等岭南佳果,发挥着“空气清新剂”、“天然空调机”、“湿度调节器”等生态功能,被称为广州的“南肺”。由于其强大的生态功能,“南肺”的保护得到了广州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999年,广州市规划局批准实施《海珠区果树保护区总体规划》,成为“万亩果林”保护和发展的重要规划依据。
但是,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房地产开发、村民违章建房、河涌淤塞、病虫害、果树老化等因素影响,“南肺”的面积逐渐减少,果树连年减产失收,果农经济收入偏低,已不能维持生计。广州市政协的调查报告显示:从1995到2003年,万亩果园内的果树被大量砍伐,果园面积骤减6000亩。其原因是部分果农违法将果园土地用于第二、三产业经营,以获得更高利润。如何在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及景观开发三者之间取得均衡,既保护好广州的“肺”,又不饿坏农民的“胃”?这一问题困扰广州多年。
破解“肺”“胃”难题
2003年,广州市启动了“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一期工程建设绿地131平方公里,试图以此缓解森林、土地、水、空气等资源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针对“肺”“胃”之争,广州市人大代表李婷婷教授提出:保护万亩果园的核心,是必须处理好“肺”与“胃”的关系,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以控制原有生态系统为主,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统一的总体规划目标。
2006年,广州市海珠区政府选定龙潭经济联社1200亩的果林试点,由政府出资将现有果农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集中管理,集约经营,建设形成规模的果树公园,并由政府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拨出专项经费,进行果树成片改造,土壤改良,沟渠清淤,河涌整治,病虫害防治等。由政府出资按每亩每年1500元向果农租地,首期租赁期为10年;果农土地集中后建设一个农业生态公园,收益65%归果农,35%归政府;政府收益专款用于果树公园生态系统改造、果树改造和其他相关项目。自此,“肺”“胃”矛盾得以化解,广州终于在“饱胃”的基础上,保住了“南肺”,为市民留下了一个“养生、养眼、养神”的好去处。
让大绿留在市民身边
除了“南肺”,广州还有“北肺”,即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部的白云山风景区。在房地产不断升温的背景下,广州市委、市政府顶住了各方压力保住了南北两大片“肺叶”,成功地把大绿留在了市区。此外,广州还在城市中心和北部地区新建白云湖,在城市东北部,严格保护生态公益林和流溪河、增江河水源水质,使城市中心区的大绿格局不断扩展,有效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深受市民的欢迎。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来到白云山风景区,记者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那云雾缭绕的山林美景,便被一群社区居民热情高涨的歌声所吸引。
“他们每天都来这里唱歌,有时多达上千人,我也来唱过。”广州市林业局办公室主任张永建对我们说,“白云山绿化面积4.2万亩,每天可吸收2800多吨二氧化碳,放出2100吨氧气,这些氧气可供近300万人正常呼吸之用。景区内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含量达到3000~7000个,沟深林密处多达1万个。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目前,白云山风景区全年客流量近2000万人次,成为广州市民度假休闲的首选之地。
把一张绿图绘到底
近5年来,广州市财政对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年均增长22.48%,2007年达3.3亿元。经过5年持续努力,目前广州高质量的森林生态体系已初步完善,森林覆盖率达到38.3%,林木绿化率达4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02平方米,各项指标高居全国大中型城市前列。广州不但实现了“青山绿地”林业生态工程的预期目标,也同时实现了森林城市的良性循环。
广州市委、市政府有一个传统,就是:谋定而后动,动则贯彻始终。各届领导在决定做一件事情时,会充分进行论证,发挥相关专家的智囊作用。任何规划一旦形成文件,就能贯彻到底。新任领导从不轻易否定前任已经决定的事情。正是这种政策、规划的延续性,使广州森林城市建设的各项措施都落到了实处。
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说:“林业是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基石,广州有过千万人口,办好林业是造福人民群众、荫及子孙后代的大事业。广州市要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下大气力,着力打造凸显广州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城市林业生态体系。”
广州市林业局局长郭清和说:“为了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广州市以生态效益为中心,甚至很大程度上放弃了眼前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眼前的必要牺牲会换来更加长远的效益,我们要把千年‘花城’养在森林里。”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