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

[梅州]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客都 梅州生态建设枝繁叶茂

  青山绿水中的今日梅州,生态优美,宜居、宜业、宜游,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进一步擦亮了梅州的生态旅游品牌。梅州生态建设枝繁叶茂,给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创环境优势。

  “绿满梅州”孕育绿色家园

  “有山皆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外出游客对“绿满梅州”有感而发。梅州近年来大力实施“生态梅州”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森林围城、林分改造、绿色社区、生态村庄等绿色工程建设。市委、市政府常年开展“绿满梅州”、“洁净家园”大行动,全力打造绿色生态环境,致力实现林业生态网络化、城乡建设生态化。

 雁南飞


  为了打响生态品牌,梅州市各级林业部门主动担纲,当好“生态梅州”的排头兵,紧紧围绕建设全省重要生态屏障,促进生态文明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总体要求,按照市委书记刘日知提出的“多种多管、不砍不烧”的原则,全力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大力倡导生态文化,积极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现代林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仅2007年就完成造林作业面积18.15万亩,山火发生宗数明显下降,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林业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稳居全省第三。
  目前,全市建成了生态公益林613万亩,梅城园林绿地面积达9.08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1.6%。梅城十万亩群山森林围城工程基本完成,市通县10条绿色通道建设加快推进,推动了各县城森林围城工程建设,各地纷纷建设森林公园和绿色长廊,营造了蓝天绿地、青山绿水的靓丽景象。去年以来,全市各级林业部门启动了林分改造工程,认真做好规划设计,高标准办好改造示范点,重点对城镇周围群山和交通要道沿线两旁、江河两岸山地等重要生态区域实施林分改造,共投资3267万元,完成改造面积7.2万亩。
  近年来,全市各级林业部门加大了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市共建成各级森林公园65个,总面积146.3万亩。森林公园的发展,对促进森林旅游业,提高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传承生态文化,彰显生态文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到2007年,我市自然保护区经升级、整合后,由53个调整为51个,面积由253.27万亩增至263.4万亩。我市森林覆盖率达68%,林业生态建设一直走在全省先进行列,并多次荣获全国、全省殊荣。目前,我市已有2个县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4个县成为“省林业生态县”。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市级《现代林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绿色工程建设,创建了3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和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如今,我市正在群策群力争创“全国园林城市”。

  招商引资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林业生态的新气象,孕育出全民浓郁的生态情结。从城市到农村,大兴四级联创“洁净家园”活动。各地乡村紧扣“整洁、干净、绿化”的主题,把城镇、国省道和河流两旁以及农村居民密集区作为整治重点,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房“五改”和垃圾收运处理工作。乡村公共地方的绿化得到了明显改善,部分村庄建起了绿化小公园,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近年来,该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十分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的代价换取GDP增长!4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被环保部门否定,20多个总投资达10多亿元但不符合环保门槛的项目被畲江产业园拒之门外,2个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项目不予验收或试生产,多个项目在环保咨询阶段就被否决……“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市委书记刘日知这句话掷地有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我市严格遵守环境保护“三个一律”,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省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结合梅州实际专门制定《梅州市投资(外商投资)产业(项目)指导目录》,从源头上禁止高污染项目进入梅州。

 

 梅城天伯公绿树成荫

  山绿了,水清了。然而,一些传统的企业仍在影响山清水秀的环境,严格环保准入、有效控制新增污染的同时,对高耗能企业执行淘汰类和限制类电价政策,在全省率先完成对16家落后钢铁产能企业拆除任务。市政府将对属于关停和淘汰范围内的钢铁企业逐一列出清单,分期分批实施关闭,在2009年前全部关闭淘汰。
  该市在全力推进工业污染防治、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的同时,通过启动烟尘控制区规范创建工程,梅城烟尘控制区由30.2平方公里扩大到168平方公里,实现烟尘控制全覆盖。目前梅城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音平均等效声级达到国家一类标准。

  防灾减灾保护宜居家园

  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及其居民持续获得自然生态服务的保障。我市在城市扩展过程中,积极维护区域山水格局和大地机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三年大见成效”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正向“五年基本完成”的目标稳步推进。
  为构建生态城市体系,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化“水患”为“水利”,构建人与水和谐共处环境。梅州城区“一江两岸”的建设,不仅成功捍卫了市民生命财产安全,脱离了洪灾梦魇,还为市民提供花园式的人居环境,成了出行、休闲和娱乐的好去处。梅城东山片是昔日的严重工业污染区,如今变成了一个集教育、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文教新城,成为梅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正在兴建的江南东片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以现代特色与自然人文特色相结合,“山、水、客、城”相映争辉。正在推进的韩江、梅江沿岸重点堤围除险加固工程,计划筹资10亿元,决战三个冬春,全面完成180公里重点堤围的改造任务,将从根本上解决沿江镇村堤围防御能力差的问题,构筑更加安全完善的城乡防灾减灾体系。

  生态是梅州最大后发优势

  梅州最大后发优势在生态,最大经济效应在生态。

 

 市民在梅城百岁山植树


  近年来,梅州市按照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发展规划,积极培育水果、茶叶、油茶、南药、优质稻、蔬菜、畜牧水产养殖和烤烟等8大优势明显的特色种养主导产业。在梅州市现代农业招商暨农产品展销(订货)会上,农业招商实现新突破,签约48.7亿元。梅州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喜人。如今,国家和省更加重视支持梅州发展现代农业,在梅州建立了5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城中有山,林中有城。如今,梅州旅游叫得最响的是生态品牌。我市成功获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进一步推动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旅游功能的完善配套。作为广东最佳自驾游目的地,随着市内百里休闲长廊、千里客家文化长廊的建设,区域旅游品牌的提升,梅州必将吸引更多的高端旅游消费。通过发展旅游业,延长了商贸流通、宾馆饭店、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文化娱乐等服务业的产业链条,用旅游产业化助长梅州经济,推动了一、二、三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和保护,促进了林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油茶发展步入产业化轨道。
  如今,梅州选择了“绿色崛起”之路,发展“绿色”经济,营造“绿色”社会。以新型经济为中心,和谐文化为灵魂,友好环境为基础,把梅州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具有充分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生产要素与发展资本,推动梅州在青山绿水中跨越发展、异军崛起。

附件:

相关稿件:
澳门美高梅网上赌场 博彩软件app排名 十大菠菜台子 博彩平台推荐 正规的棋牌平台排行榜 十大网赌网址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