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科技型工业园”,这是记者近日在平远采访时听到的新名词。该县产业转移工业园第三期工程,以“山坳办厂、山上种树”的建园理念,取代了以往“人造平原”牺牲植被的园区建设传统模式。据了解,平远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契机,在实施“生态经济县、文化先进县、安康和谐县”三大发展战略中,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彰显后发优势、实现绿色崛起”战略决策,创新理念处理好山区发展资源型工业与生态环保之间的关系,力促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
为绿色崛起创新发展模式
平远,是南粤知名的“绿色明珠”。著名植物分类专家李秉滔教授去年在该县考察时,评价该县为“粤东明珠、物种宝库、生态绿洲”。长期以来,资源型工业一直支撑着平远经济,也制约着生态建设。近几年,平远工业发展逐渐走出了以绿色资源为代价的传统格局,向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转变。
为了在青山绿水中实现跨越发展,新一届平远领导班子于2006年在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确立实施“生态经济县、文化先进县、安康和谐县”三大发展战略,把建设“生态经济县”放在首位。该县把处理好发展经济与生态环保之间的关系,作为建设安康和谐型社会的重要保证,全力发展科技生态型特色工业,发展生态效益型绿色农业,打造宜居宜业型山水城镇,发展休闲体验型生态旅游,构建文明开放型文化平远。今年初,该县围绕实现绿色崛起蓝图唱响“生态经济”主旋律,以“生态环保、科技创新”作为工业发展取向,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努力建成工业主导型经济。县委书记肖文浩说,平远要后来居上,彰显后发优势、实现绿色崛起,就必须把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转化为具有充分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生产要素与发展资本。
如今,“山坳办厂、山上种树”的建园理念和“林中有厂、厂中有林”的办企理念,正在平远传播和实施。记者来到正在建设中、投资2亿元的荣源油茶产业园,但见所有建筑设施都在山间荒地、河沟滩头中兴建,没有斩山辟地迹象。老板凌坚征告诉记者,山上一小块植被乃至一棵小树,都非常珍贵,不懂得珍惜就是失去了开发的大本钱。
把生态保护理念融入园区建设
东石工业集中区,铁矿丰富,当地正利用高新技术和设备进行规划开采。目前,政府部门按政策收取植被复绿费。据介绍,每吨铁矿收取5元的复绿费,去年收取了100多万元,全部投入绿化工作,在道路两旁、废弃矿点种植了树木和花草。同行的县委办负责人对记者说,平远正全力以赴把生态保护观念融入园区建设之中。广晟集团整合稀土资料时,采用原地浸取等新型生产技术,遏制水土流失,有效治理和保护环境;差干多金属矿开发,把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加强生态建设,将景区作为矿业开发的一道重要绿色屏障。
在该县工业园区,企业进园必须签订绿化责任书,落实厂区绿化责任制,县里采取补助和激励措施,确保企业实现园林化。为确保进园企业不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该县制定了严格的企业进园环保标准。一是注重抓好前期规划,确保园区规划与周边生态互相协调;二是严格抓好入园企业的环评工作,确保企业符合园区的环保及产业方向的要求;三是抓好企业落户之后的绿化工作,落实环保措施,强化后续管理,确保园区企业符合要求。
来到平远产业转移工业园,只见园区被南台山森林公园、荣源油茶产业园环抱着,构成了一道“生态屏障”。园区在不断延伸,生态担纲办企建厂的行动也在兴起。如今,平远实行了“根据山形依山建厂”的新举措,依托天然的环境,不破坏原有生态状况,通过“山坳建厂,森林呵护”的办法,建成环山林木相拥的生态工业厂区,实现工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生态担纲四大产业集群崛起
记者了解到,平远正在强势推进“十大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其中南台山森林公园、五指石水库建设及城乡绿化、自然保护区管护等四大项目都是优化生态环境的,足见该县把“生态经济县”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特色工业发展势头强劲,仅一年多时间就基本形成“一园三区四基地五产业”的工业发展新格局,稀土、铁矿、多金属矿、建材四大支柱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建起了脐橙、油茶、南药、优质稻等生态效益型的四大农业产业园。
肖文浩在接受采访时说,关键是要处理好工业发展与生态环保之间的关系,在项目开发中要兼顾好生态环境建设,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工业经济,就能实现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
在与相关人士座谈中,记者了解到平远生态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创新之路。稀土开采方面,充分应用新工艺减少水土流失,恢复植被,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在铁矿开采中,做到一手抓开发一手抓环保,主要是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形成铁矿开采、铸造、加工的产业集群,在开发的同时加强矿区的路网建设,重视矿点的复绿工作。进行多金属矿开发时,以有利于山地绿化和生态保护为前提,严明开采秩序,决不能因为开发而破坏生态。在瓷土、石灰石等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同步加大植被和水源的保护力度。
目前,随着四大支柱产业集群发展,传统的、生产工艺落后的木材加工业将逐渐退出生产领域,平远工业步入了科技生态型的发展道路。 附件:
为绿色崛起创新发展模式
平远,是南粤知名的“绿色明珠”。著名植物分类专家李秉滔教授去年在该县考察时,评价该县为“粤东明珠、物种宝库、生态绿洲”。长期以来,资源型工业一直支撑着平远经济,也制约着生态建设。近几年,平远工业发展逐渐走出了以绿色资源为代价的传统格局,向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转变。
为了在青山绿水中实现跨越发展,新一届平远领导班子于2006年在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确立实施“生态经济县、文化先进县、安康和谐县”三大发展战略,把建设“生态经济县”放在首位。该县把处理好发展经济与生态环保之间的关系,作为建设安康和谐型社会的重要保证,全力发展科技生态型特色工业,发展生态效益型绿色农业,打造宜居宜业型山水城镇,发展休闲体验型生态旅游,构建文明开放型文化平远。今年初,该县围绕实现绿色崛起蓝图唱响“生态经济”主旋律,以“生态环保、科技创新”作为工业发展取向,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努力建成工业主导型经济。县委书记肖文浩说,平远要后来居上,彰显后发优势、实现绿色崛起,就必须把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转化为具有充分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生产要素与发展资本。
如今,“山坳办厂、山上种树”的建园理念和“林中有厂、厂中有林”的办企理念,正在平远传播和实施。记者来到正在建设中、投资2亿元的荣源油茶产业园,但见所有建筑设施都在山间荒地、河沟滩头中兴建,没有斩山辟地迹象。老板凌坚征告诉记者,山上一小块植被乃至一棵小树,都非常珍贵,不懂得珍惜就是失去了开发的大本钱。
把生态保护理念融入园区建设
东石工业集中区,铁矿丰富,当地正利用高新技术和设备进行规划开采。目前,政府部门按政策收取植被复绿费。据介绍,每吨铁矿收取5元的复绿费,去年收取了100多万元,全部投入绿化工作,在道路两旁、废弃矿点种植了树木和花草。同行的县委办负责人对记者说,平远正全力以赴把生态保护观念融入园区建设之中。广晟集团整合稀土资料时,采用原地浸取等新型生产技术,遏制水土流失,有效治理和保护环境;差干多金属矿开发,把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加强生态建设,将景区作为矿业开发的一道重要绿色屏障。
在该县工业园区,企业进园必须签订绿化责任书,落实厂区绿化责任制,县里采取补助和激励措施,确保企业实现园林化。为确保进园企业不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该县制定了严格的企业进园环保标准。一是注重抓好前期规划,确保园区规划与周边生态互相协调;二是严格抓好入园企业的环评工作,确保企业符合园区的环保及产业方向的要求;三是抓好企业落户之后的绿化工作,落实环保措施,强化后续管理,确保园区企业符合要求。
来到平远产业转移工业园,只见园区被南台山森林公园、荣源油茶产业园环抱着,构成了一道“生态屏障”。园区在不断延伸,生态担纲办企建厂的行动也在兴起。如今,平远实行了“根据山形依山建厂”的新举措,依托天然的环境,不破坏原有生态状况,通过“山坳建厂,森林呵护”的办法,建成环山林木相拥的生态工业厂区,实现工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生态担纲四大产业集群崛起
记者了解到,平远正在强势推进“十大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其中南台山森林公园、五指石水库建设及城乡绿化、自然保护区管护等四大项目都是优化生态环境的,足见该县把“生态经济县”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特色工业发展势头强劲,仅一年多时间就基本形成“一园三区四基地五产业”的工业发展新格局,稀土、铁矿、多金属矿、建材四大支柱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建起了脐橙、油茶、南药、优质稻等生态效益型的四大农业产业园。
肖文浩在接受采访时说,关键是要处理好工业发展与生态环保之间的关系,在项目开发中要兼顾好生态环境建设,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工业经济,就能实现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
在与相关人士座谈中,记者了解到平远生态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创新之路。稀土开采方面,充分应用新工艺减少水土流失,恢复植被,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在铁矿开采中,做到一手抓开发一手抓环保,主要是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形成铁矿开采、铸造、加工的产业集群,在开发的同时加强矿区的路网建设,重视矿点的复绿工作。进行多金属矿开发时,以有利于山地绿化和生态保护为前提,严明开采秩序,决不能因为开发而破坏生态。在瓷土、石灰石等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同步加大植被和水源的保护力度。
目前,随着四大支柱产业集群发展,传统的、生产工艺落后的木材加工业将逐渐退出生产领域,平远工业步入了科技生态型的发展道路。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