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森林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这是昨天国家创森专家组对广州创森的总体评价。“看公园”、“观林带”、“摸植物”、“听汇报”、“问未来”——昨天专家们对广州的公园、绿化带进行了严格的“望闻问切”。记者了解到,广州目前林地有448万亩,如果按每长成一立方米的木材将吸收1.83吨二氧化碳计算,广州林地每年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于200万辆车5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副市长陈国陪同专家进行了考察。
专家出题问未来
昨日的广州,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创森专家组一行清晨来到白云山,云山大道两旁树木郁郁葱葱,花朵争芳斗艳。在羊城八景之首——“白云晚望”观景点举目四望,羊城全景尽收眼底。目前白云山的绿化覆盖率已经达到95%以上,据统计,白云山目前共有绿化面积4.2万亩,每天可吸收2800吨二氧化碳,放出2100吨氧气,可供300万人正常呼吸。
“白云山原来是广州的北肺,但是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这里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市肺’了。”副市长陈国笑着对专家说。“广州真是一块宝地,城市里面有一个如此大的青山,在全国都很少见。广州有这么一块好地方,真是一个大氧吧。”77岁的专家组组长、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彭镇华老先生高兴地说。“白云山现在的基础不错,你们考虑今后将怎样向上提升呢?”彭老话锋一转,给广州市的有关人员出了一道考题。“今后我们还会加强植物的保护和生态的管理。”白云山管理局党委书记张岳炎回答。“让白云山发挥生态功能的同时,可以考虑让这块宝地变成生态学习和科普基地,让更多的年轻人和孩子了解生态。”
要做广州的宣传使者
位于珠江新城的珠江公园是一个以生态和谐为主题的公园,公园绿化覆盖率为91%,建筑覆盖率为1.1%。走进阴生植物区“醉绿园”,只见这里分布了黑桫椤、澳大利亚苏铁等300多个品种。专家组资深的生态专家,头发已经花白的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导、生态专家祝宁看见这美景,赶紧走过去抓拍了一张照片。“太好了,你们看!流水、树木、灌木和阴生的地被植物组合在一起,谁能想到中心城区能有这样的景色啊?”
祝老告诉记者,以前,很多的城市都喜欢学习欧洲的大色块,现在人们开始注重生态的群落建设,特别是在广州,我们看到了很多的生态群落,这种群落式的植物分布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更注重自然的美感,更崇尚自然。“广州这种做法很好,值得推广,我要将我的照片给更多的人看,做广州的宣传使者!”祝老高兴地说。
既护“肺”又养“胃”
行至海珠区,两旁大面积的绿毯映入眼帘,这就是有广州“南肺”和羊城“绿心”之誉的万亩果园。如今,广州市海珠区政府将这片1200亩的土地建设成集农业、休闲、生态于一体的公园,此举既护了万亩果园这个广州的“肺”,又养了经济收入这个农民的“胃”。专家们对广州的做法表示赞许。
目前,广州通过严格保护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办法,建立起239万亩森林,在全市一共打造了448万亩的森林面积,凸显“四季花城”和“山、水、城、田、海”的特色。如果按一立方米树木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氧气1.62吨计算,广州林地每年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于200万辆车5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想不到广州的政府和人民对环境的保护是这么重视,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广州是第一个提出并正在实践创森的城市。广州发展经济的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这是昨天一天考察下来,生态专家祝宁对广州的评价。 附件:
专家出题问未来
昨日的广州,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创森专家组一行清晨来到白云山,云山大道两旁树木郁郁葱葱,花朵争芳斗艳。在羊城八景之首——“白云晚望”观景点举目四望,羊城全景尽收眼底。目前白云山的绿化覆盖率已经达到95%以上,据统计,白云山目前共有绿化面积4.2万亩,每天可吸收2800吨二氧化碳,放出2100吨氧气,可供300万人正常呼吸。
“白云山原来是广州的北肺,但是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这里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市肺’了。”副市长陈国笑着对专家说。“广州真是一块宝地,城市里面有一个如此大的青山,在全国都很少见。广州有这么一块好地方,真是一个大氧吧。”77岁的专家组组长、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彭镇华老先生高兴地说。“白云山现在的基础不错,你们考虑今后将怎样向上提升呢?”彭老话锋一转,给广州市的有关人员出了一道考题。“今后我们还会加强植物的保护和生态的管理。”白云山管理局党委书记张岳炎回答。“让白云山发挥生态功能的同时,可以考虑让这块宝地变成生态学习和科普基地,让更多的年轻人和孩子了解生态。”
要做广州的宣传使者
位于珠江新城的珠江公园是一个以生态和谐为主题的公园,公园绿化覆盖率为91%,建筑覆盖率为1.1%。走进阴生植物区“醉绿园”,只见这里分布了黑桫椤、澳大利亚苏铁等300多个品种。专家组资深的生态专家,头发已经花白的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导、生态专家祝宁看见这美景,赶紧走过去抓拍了一张照片。“太好了,你们看!流水、树木、灌木和阴生的地被植物组合在一起,谁能想到中心城区能有这样的景色啊?”
祝老告诉记者,以前,很多的城市都喜欢学习欧洲的大色块,现在人们开始注重生态的群落建设,特别是在广州,我们看到了很多的生态群落,这种群落式的植物分布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更注重自然的美感,更崇尚自然。“广州这种做法很好,值得推广,我要将我的照片给更多的人看,做广州的宣传使者!”祝老高兴地说。
既护“肺”又养“胃”
行至海珠区,两旁大面积的绿毯映入眼帘,这就是有广州“南肺”和羊城“绿心”之誉的万亩果园。如今,广州市海珠区政府将这片1200亩的土地建设成集农业、休闲、生态于一体的公园,此举既护了万亩果园这个广州的“肺”,又养了经济收入这个农民的“胃”。专家们对广州的做法表示赞许。
目前,广州通过严格保护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办法,建立起239万亩森林,在全市一共打造了448万亩的森林面积,凸显“四季花城”和“山、水、城、田、海”的特色。如果按一立方米树木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氧气1.62吨计算,广州林地每年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于200万辆车5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想不到广州的政府和人民对环境的保护是这么重视,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广州是第一个提出并正在实践创森的城市。广州发展经济的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这是昨天一天考察下来,生态专家祝宁对广州的评价。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