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4月份止,中山市今年的林相改造1.3万亩任务已种植完成,目前长势良好。至此,中山全市“一区三线”森林改造及林相改造面积共完成9万多亩。这标志着中山市连续8年的人工改造森林工程圆满结束,中山林业生态建设从此翻开全新一页。
针对山头林分质量较差、整体林相凌乱单调、生态功能低、缺乏地方森林景观特色等现状,中山市政府在1999年启动了人工改造森林工程:“一区三线”(长江旅游区、向珠海方向东西中三条沿线公路第一重山)森林改造工程,旨在重建森林生态系统,构筑绿色屏障,造福后世。在“一区三线”完成后,中山再次启动了更深层次的“林相改造”工程,继续深入开展林地生态建设。“一区三线”森林改造工程于1999年规划,2000年正式开始实施,并于2004年提前一年完成改造种植任务4万亩。2005年起,中山市延续“一区三线”森林改造工程,重点针对“一区三线”第二重山进行了补种、改造(即林相改造工程),至2008年已全部完成林相改造工程规划设计的总任务5万亩。
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8年的8年时间,中山市共投入资金1亿多元,其中市级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各镇区配套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共计完成9万多亩的森林改造任务,种下苗木1200多万株。
“一区三线”或“林相改造”,都是中山市以人工方式恢复、改造山地林貌的行动,也是中山市近年来重要的造林绿化行动,持续时间之长、投入资金之多,在全省罕见,对中山绿化美化、重建自然生态有着重要意义。
中山市大规模森林改造已初见成效,据今年跟踪监测数据表明,全市的山地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均有上升,林木生长量从负增长上升到现在的净增长25%,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5.2%(森林覆盖率达19.50%)。去年,中山市荣获“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林业生态市”称号。(中山林业)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