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高兴珠海要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湿地公园!”28日,国内研究红树林与湿地保护的权威专家、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桂珠教授来到珠海见证了“黄杨河生态湿地示范区(华发水郡湿地公园)”的启动,作为曾参与汕头海岸湿地示范区、深圳海上田园生态湿地旅游区等项目规划建设的专家,她毫不掩饰对珠海的欣赏,称赞珠海是“广东几个特区里湿地保护的最好的城市。”并就珠海生态文明建设、湿地的保护与开发等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生态保护,珠海做得最好
“在深圳、汕头等几个特区中,珠海的生态保护是做得最好的。”陈桂珠说。自2001年以来,陈桂珠教授共参与了10多个地方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建设项目,对每个地方的生态特点都了如指掌。
陈桂珠说,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离不开当地政府和领导的重视。珠海在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主要源于珠海市政府对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比如,珠海每年会拿出120万元用于红树林的恢复与种植,著名的淇澳岛湿地红树林已从1998年的32公顷扩展到现在的678公顷,并成为国内人工恢复面积最大的一片红树林。“可以说,珠海既是国内最早开展红树林保护的城市,也是保护成绩最好的。”
建设湿地公园,珠海有优势
“整个珠海,可以说除了山之外,基本上都是湿地。” 陈桂珠告诉记者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她说,按照广义的定义,珠海的湿地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珠海的湿地不仅面积大,而且种类多,既有沿海滩涂,又有河口、河流湿地。
“珠海是进行湿地研究和建设的好地方。通过建设湿地公园可以提升珠海的城市品质,令珠海在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上具有独特魅力。”陈桂珠教授说。
珠海具有极其丰富的湿地资源和丰富的湿地植物品种,如红树林、水松林等;另一方面,珠海对保护生态湿地也高度重视,通过淇澳岛红树林的保护与恢复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因此,建设湿地公园,珠海拥有独特的优势。
多元化投资方式进行生态建设
“通过湿地公园的建设,既可以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发展旅游与会展业,又可以提升整个城市的知名度。”以深圳海上田园旅游区项目为例,陈桂珠曾参与了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她介绍说,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被前来考察的外国专家称为“高起点,大手笔”。而这个“大手笔”的湿地建设项目通过对深圳西部沿海滩涂的整治,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脏乱差面貌,而大片红树林的种植也解决了以往的工业污染问题。这个以生态湿地风光为主题的海上田园集生态旅游、生态养殖、生态教育于一身,自2001年建成开放以后,已经成为深圳对外交流的特色窗口。
作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位于淇澳岛的湿地红树林已经成为珠海旅游的名片。而此次珠海的“黄杨河生态湿地示范区(华发水郡湿地公园)”占地近千亩,总投资1亿元,也被陈桂珠教授称为珠海生态文明城市的“新名片”。据陈教授介绍,目前由企业投资建设大型湿地公园的做法在国内还很少见,珠海这种采取多元化投资的方式进行生态建设的模式更是一种创新。
专家建议①
湿地公园既要保护也要开放
“从开发理念上讲,我希望珠海斗门这1000多亩湿地公园既是一个生态保护基地,又是一个普及科普知识的教育基地,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其间的空间。”
陈桂珠认为,湿地公园应最大程度地向市民开放,使其成为普通市民的生态休闲与旅游场所,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园”,还要让公众在游玩休闲的同时接受生态教育。
向公众开放会不会影响到对湿地生态的保护呢?陈桂珠认为,开发与保护之间是否有矛盾,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对待湿地中的生物。例如,湿地是很多野生鸟类,特别是在红树林过冬的候鸟的栖息地,因此其对环境的影响就有了特殊的意义。黑脸琵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上仅存600多只,而在台湾台南县曾文溪口海岸的滩涂越冬栖息的黑脸琵鹭最多时可达200只,是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种群栖息地,原因就在于当地在修建高速公路和工业开发区时恰当地保护了黑脸琵鹭,当地人对它们也爱护有加,从来不去惊扰这些珍稀的生物,从而使这种濒危鸟类和人类做到和谐相处。
专家建议②
高层建筑应该让位湿地生态公园
陈桂珠还特别强调,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湿地公园建设之前,就必须按照湿地生态保护原则做好整体规划。
她举例说,湿地是很多候鸟迁徙时落脚休息的驿站,如果在湿地附近建设高层建筑就会影响鸟类的自然迁徙,因为高楼以及由此产生的噪音会严重影响到候鸟的起落,即使这些高楼处于保护红线之外,距离过近也会对候鸟的飞行半径和盘旋空间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政府在规划用地时,要考虑对附近楼层的高度以及与湿地的距离作出相应的规定。“当建筑的高度影响了湿地生态平衡时,一个重视环境的政府应当采取措施让高层让位于湿地。”
专家建议③
黄杨河湿地公园应“四季有景”
作为湿地研究专家,陈桂珠同时也参与了很多湿地保护与建设的实践。谈到斗门黄杨河湿地生态公园的具体规划时,陈桂珠向记者描述了她心目中的一方旖旎风景:斗门黄杨河湿地生态公园应该充分利用珠海湿地生物品种多的优势,建成物种丰富、风景多样的特色公园。
陈桂珠说,淇澳岛有全国面积最大的人工红树林,斗门也有古老的水松林,这两个树种都可以在黄杨河湿地公园中同时种植,而“双林”并存也将成为全国湿地生态公园少有的一大特色。
拥有特色的“双林”后,还有什么措施可以让湿地公园更漂亮?陈桂珠建议,可以在湿地中不同的岛上种植开花时间不同的树种。比如在一个岛上种春节期间开花的桃树,以增加春节的喜庆气氛,在其它的岛上种上晚于桃花开放的树种。这样岛岛相连,花开不断,就可以使整个公园四季有花,风景如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