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渡水瑶族乡是韶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建制乡,地处始兴县南部,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素有“广东的小九寨沟”和“广东的小黄山”之誉。走进深渡水,绿海莽莽,绿韵悠悠,抬眼是绵延起伏的群山,林涛翻腾,满目翠绿;俯首是奇花异草,争奇斗艳;入耳是蝉鸣鸟唱,悦耳动听……俨然让人感觉进入了绿的海洋,在尽享这天然绿之后,人们联想更多的是播种绿色、守护绿色的深渡水人,是他们用艰辛、汗水铸造了这个适宜人居的“世外桃源”。
森林需要阳光,给生命以活力。森林需要雨水,给生命以滋润。其实,森林还需要保护,给生命以安全。大自然为深渡水创造出这么美好的资源,然而,我们该如何对待这片大自然惠予我们的资源呢?
庆幸的是,深渡水的干部群众对此十分清醒。乡党委、政府始终认为,森林孕育着人类,人类离不开森林。人间不能没有绿色,失去绿色,就失去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失去了繁荣、文明、富庶……珍惜绿色、保护绿色,扎扎实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深渡水义不容辞!
为此,深渡水乡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多年来狠抓组织领导,强化护防责任,不断完善措施,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保护森林资源、建设美好家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加强领导,落实防火工作。深渡水乡始终把森林防火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乡、村、组都相应成立了以第一把手组长的森林防火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实现森林防火安全目标。在每一年进入森林防火期后,乡政府与村委会,村委会与村民小组都要层层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明确各级干部的森林防火责任,并将其列为乡村干部年度工作岗位责任制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乡村干部和护林队员按照所驻村组安排负责包干森林防火安全,实行奖惩制度。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使防火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
我们在采访中,发现深渡水乡的领导对森林防火工作均有极深刻的认识,有位领导曾形象地打了个比方:一场山火过后,树木焦干了,森林消失了,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化为灰烬,试问,有谁会无动于衷呢?
宣传到位,增强防火意识。森林防火工作涉及面广,为了使森林防火工作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深渡水乡把宣传作为森林防火工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工作。一是明确要求进入森林防火期后,凡乡村组各级召开的各种形式的大小会议都必须有森林防火的内容,强调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森林防火知识法规的宣传教育。二是每年九月份后,都要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在公路边、进山路口、墙壁上等公共场所的固定标语用醒目色彩油漆进行翻新。发放森林防火宣传资料,张贴纸写标语,悬挂跨路横幅,利用宣传车到村组流动宣传,借用举办文艺晚会和放电影等的机会开展森林防火宣传,等等。通过宣传,大大提高了社会各界的森林防火意识,老百姓们都说:无牙老虎真凶猛,见啥吃啥最害人,该打!
加大投入,抓好队伍建设。在最短时间内处理火警是控制火情扩大的关键,因此必须有快速反应的森林防火队伍。在进入森林防火期后,乡村两级都调整充实分别有30人以上组成的森林防火扑火队伍,配备了打火棒、扑火扫把等必要的扑火工具和上山用具,经常进行动员培训。健全完善扑火队伍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所有乡村和林业部门干部职工全天24小时移动电话必须畅通,接到扑火通知必须按要求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无特殊原因未参加扑火的作经济处罚,影响严重的追究纪律责任。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06年10月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和林业综合执法队办公地点得到了落实,有了专门的办公场所和配备了必要的办公用具。
把握重点,管理野外火源。实践经验和森林火灾教训证明,要防范森林火灾的发生,做好野外火源管理工作是重点,管住了野外火源也就从根本上控制了山火的发生。因此,深渡水乡每年都会根据实际调整充实野外火源管理巡查队伍,进一步明确野外火源管理巡查职责,严格执行好“六不烧”和“十制止”制度,坚决制止野外用火。秋收后,针对群众进山作业增多和部分农户有烧禾秆、田基草习惯的情况,组织野外火源管理巡查队天天在路边巡查,做到“见烟就查,见火就扑”,及时制止或处置野外用火行为,教育提醒群众进山不能带火种和用火。同时认真落实森林防火值班制度,建立健全了防火期内坚持24小时值班并有领导带班的制度,乡村两级和林业部门全天24小时都领导和干部职工值班,坚决杜绝脱岗、漏岗现象,明确规定发生山火后必须及时报告和组织力量扑火,确保山火信息及时得到处置。
为了管理好野外火源,巡查队员可受过委屈,挨过“臭骂”,有些群众不理解巡查队员的行为,说他们是多管闲事,甚至个别群众被禁止野外用火时,更是要动手打人,但巡查队员们总是冷静对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之以行,最终还是妥善地化解了矛盾。
协调联动,构建防控网络。多年来,深渡水乡始终积极配合林业、公安、消防等部门的工作,及时沟通,互通信息,交流情况,努力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全面构建一个护林防火立体防控网络,以有效地防止了山火的发生。作为职能部门,县林业局、防火办一直在业务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经常来深渡水乡指导工作,组织培训,宣讲经验,有力地增强深渡水乡的森林防火工作管理水平。
就这样,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林业部门的指导下,深渡水的干部群众咬定青山不放松,从点点滴滴做起,将满腔热情、无穷干劲深深地渗入到每一处土里、每一座山中、每一棵树上。
他们果敢地扛起责任……
他们认真地学习业务……
他们四处地奔波宣传……
他们默默地巡逻检查……
终于,在他们无微不至的辛勤守护下,大树无忧无虑地生长,大山安然无恙地生活,深渡水始终呈现着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从2001年至今,连续七年无森林火灾发生,多次获得县森林防火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7年10月,乡党委、政府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通报表彰,并在全县森林防火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深渡水干部群众为森林防火工作付出了艰辛劳动,也结出了丰硕成果:
——山常绿。全乡总面积147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22.1万亩,有林地面积20.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8.4%,活立木蓄积量120万立方米,墟镇绿化覆盖率达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2平方米。
——生态优。深渡水在认真做好护林防火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扎实开展生态示范乡创建工作,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2004年12月被省环保局授予“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生态示范乡”荣誉称号,成为韶关市首个获省授匾的生态示范乡。2006年4月又被韶关市人民政府评为“森林生态示范镇”。
——经济兴。近几年来,深渡水充分利用自身的绿色优势,按照“山下抓蚕桑、山坡抓土鸡、河滩抓竹子”的总体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蚕桑、瑶乡土鸡、丛生竹(果)三大农村支柱产业。全乡瑶乡土鸡年放养量达到100多万只,蚕桑种植面积760亩,丛生竹种植面积7000多亩。同时进一步挖掘潜力,引导农民发展野生蜂蜜和野生灵芝等具有瑶乡特色的产业,2007年蜂蜜和灵芝的产量分别达到8万斤和2千斤。目前,乡党委政府正积极向省、市科技部门申报“瑶乡土鸡”专业镇称号,并积极引导农户成立瑶乡土鸡及蜂蜜生产经济组织,进一步开拓市场,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2007年,深渡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5263万元,同比增长6.5%;农民的人均纯收入3463元,同比增长5%。
现在,深渡水山常青,水常绿,清香馥郁,奇伟秀丽,生意盎然,成了幽邃境地、旅游胜地。人们不会忘记,这是深渡水人珍惜绿色、关爱绿色的结果。青山更不会忘记,深渡水人用生命热血守护绿色的历程,你听,大自然发自内心的赞歌,正回荡在碧绿的清化河上,萦绕在雄奇的文豪峰旁,飘扬在青翠的黄石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