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南县在荣膺“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林业生态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旅游大县”的基础上,最近又迈开了林业发展的新步伐。县委书记黄志豪最近到各镇调研林业专题时提出了“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再接再厉做好林业工作,推进林业管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使之转化为效益,实现生态和产业效益双赢”的新要求,并提出“生态产业结合、兴林富民共赢”的山区林业发展思路,多管齐下谋求郁南林业大发展。
——巩固绿色生态品牌。继续解放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作为发展现代林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为群众服务上再下功夫,在兴林富民上再下功夫,在营造宜居城乡环境上再下功夫,保护好、发展好、巩固好“全国绿化模范县”、“广东林业生态县”、“广东绿色名县”等绿色生态品牌,让林业发展成果体现在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上。
——打造绿色生态精品。致力抓好同乐大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小流坑市级自然保护区及五马归槽、大河水库、望君山、金菊顶4个县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抓好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及天池庵、大历山、龙井西竺庵、大河水库、五马归槽5个县级森林公园建设,使之成为郁南绿色生态精品。
——构建绿色生态屏障。重点抓好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工程,力争用8年时间把56.7万亩生态林中的20万亩改种黎蒴等乡土阔叶树种,提高生态功能等级。重点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严防死守25度坡以上林地不准开垦种沙糖桔、巴戟等经济作物,防止水土流失;大力保护好向阳水库、大河水库、云霄水库的水资源安全,防止出现新的毁林种果、种植经济作物、污染水质的行为;严控两江三岸、省道、高速公路和规划高速铁路两边第一重山乱挖乱种水果现象,避免林相遭到破坏;抓好林木采伐、运输、加工管理,严控乱征滥占林地和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和层级责任制落实。
——建设绿色生态通道。致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以高大乔木为主体,乔、灌、花、草、藤结合的城镇森林生态体系。致力推进绿色通道建设,高质量抓好“两江两路”(西江62公里、南江112公里、高速公路郁南段66.5公里、高速路罗定支线34公里、高速铁路55.4公里)绿色通道建设,规划建设总面积20万亩,在2011年前,完成高速公路、两江三岸第一重山绿色通道建设任务,2013年前完成高速铁路两边第一重山绿色通道建设任务。
——推进绿色生态产业。以实施“兴林富民”工程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生态林业、规模林业、特色林业、订单林业、股份林业,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目标。着力搞好镇级100亩兴林富民示范基地、村级50亩兴林富民示范基地建设,并积极引导农民通过出租生态林地,由非公有制投资把以纯松林为主的生态林改种上黎蒴等乡土阔叶树种,既可提高生态功能,又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同时提升以竹木加工为主的林业第二产业,推进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和资源利用率,做大做强林业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同时,围绕“农民得实惠,生态得改善,林业得发展”的目标,大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在历洞镇沙木村稳步推进试点工作,计划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全县200万亩集体林地的林权制度改革,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此外,还大力提升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社会大局稳定。
——发展绿色生态文化。大力发展森林文化、生态旅游文化、无核黄皮文化、沙糖桔文化、绿色消费文化等生态文化,倡导参与与生态建设、绿化美化家园、保护生态环境的文化新风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县林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到“十一五”期末时,全县的林业生态、产业建设和生态文化发展在目前的基础上,从质量、水平、效益三大方面将有整体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可达到71%以上,林木绿化率80%以上,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圩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0%,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8%,全县森林蓄积量达505万立方米,生态文化旅游成为该县的新兴产业,林地年平均亩产值达600元,总产值达到12亿元。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