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比”刮倒大量防护林里的木麻黄。 本报记者冯宙锋实习生叶志文摄 十一自驾游经过阳茂高速、茂湛高速的游客都能发现,公路两旁往昔成片的桉树林海,最近却变成了一片荒芜的死地。大片的桉树被拦腰折断,裸露的树干断口被扭曲成麻花状,死去的躯干下树皮剥落铺满山坡……触目的惨景是15级强台风“”黑格比“”在茂名附近登陆时造成的,电白县内近四分之三、近20万亩的树林毁于一旦。这些原本用来造纸、建筑的栋梁,现在或成为村民的柴火,或腐烂湮没在山野间。 沿海防风林牺牲七成 沿茂名茂港区向东是一条长达十公里的美丽海岸线,12年前一场15级的台风给这里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林业部门痛定思痛,决定沿着海岸线铸就一道防风屏障,他们特地找到了中国林科院热林所挑选树种,最终1万多亩木麻黄作为抵抗风沙的“士兵”陆续在此“驻扎”。 这种来自澳大利亚抗风耐旱,不惧耐盐碱盐渍的树种一经种下便将根深深扎入沙中,12年的时间让它们逐渐生长成七八米高的健壮躯干,抵抗住了数不尽的狂风暴雨。它们的保卫让附近万寿村村民不用在每次大风过后从家里扫出一筐筐的沙子。 “要不是这次台风太厉害,它们根本不会死!”茂港区林业局副局长梁宪匡说。昨日上午,记者在茂港区南海港口看到,这里的沿海防风林折断了近七成,7000多亩木麻黄树成了枯枝断叶。沙地上到处是拔出树根而带出来的深坑,树干断裂处裸露出嫩黄的树心。最近几天炎热的气温逐渐蒸发了树干的水分,许多断裂的树木树皮和树叶因为干燥剥落,细针状的树叶和干皲的树皮薄薄地覆盖了沙地,踩上去扎得人脚板生疼。 “5年的心血汗水,一场台风吹过,全没了。”5年前花1万元买树种种了40亩沙地防风林的老人何振钟说。按照他投资计划,再过几年他的林地就到了砍伐的时节,按照目前的价格起码能卖十几万,但因为“黑格比”,这些原本计划送去木材厂加工的建筑木材成了废料,他只好发动村民捡回去当干柴烧。 整个山头的桉树林被腰斩 除了沿海防风林之外,茂名下属各县的山林也惨遭腰斩,在电白县,大片种植了桉树的山头都毁于一旦,电白县林业局局长姚满带领记者去受灾山林实地察看了一番。 在该县马踏镇,台风过境后的桉树林宛如被一把巨大的剪刀拦腰剪断一般,树干的断口排列得异常整齐。由于这里处于山区,断裂的树枝难以清理,这更为后续的抢救带来困难。“清理不了断枝就没法将死去的树枝挖出,种上新的,只能让它们烂在山上。”姚满说。 承包了包括马踏镇在内数十个山坡桉树林的当地造纸企业更是因“黑格比”而血本无归。按照每亩成本500元计算,在电白投资种植了1万亩的晨鸣纸业公司损失了500余万元。这些能抵抗普通台风的桉树林于去年4月份才刚刚种下,如果没有遭受“黑格比”的破坏,再过三四年它们就能成材,运到造纸厂成为造纸原料。 据事后统计,整个电白县此次共损失了桉树速生丰产林15万亩,损失约3700万元,加上其他珍贵树种、水库水源林和沿海防护林在内损毁的5万亩树林,经济损失已经过亿。 这么大的损失完全恢复需要多少年? “需要6年。”茂港区林业局副局长梁宪匡说,对于沿海防风林而言,清理完断树和补种树苗需要一年左右,加上台风过后沿海沙地的养分减弱,木麻黄树树种要恢复到目前高度大约还要5年。而对于被毁的桉树,由于其生长特性较快,只要水分充足四五年即可成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