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到五华县调研油茶产业发展情况时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时机、乘势而上,进一步推动油茶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昨日下午,刘日知和副市长邓建华、市委秘书长彭耀新等,在五华县委书记黎健平、县长余其豹陪同下,先后到横陂镇双联村察看长乐源实业公司油茶育苗、种植基地,到潭下镇大布坪村察看俊鑫油茶产业园等,听取了五华县、市林业局的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并向横陂镇华阁村、潭下镇金石村村情民意联络员了解农业农村发展情况、特别是村民们对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县(市、区)和林业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全市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商品化步伐不断加快。2005年以来,全市以每年新增3万亩的速度,新发展油茶林面积11万亩,总面积达到28万亩;培育了2家年产值过亿元的油茶龙头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种植效益迅速提升,成为全市发展最快最好的农业主导产业。其中五华县新引进14家有实力的油茶企业,形成了企业、能人、群众踊跃投资发展油茶产业的良好态势,特别是长乐源实业公司、俊鑫油茶产业园,虽然开发时间不长,但已初具规模,有的已是硕果累累,挂满枝头,令人振奋。
刘日知对调研情况表示满意。他指出,我市发展油茶产业,为建设生态梅州、实现绿色崛起立下了大功。特别是做到了“两对路三到位”:一是产业选择对路。发展油茶产业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响应,得到广大企业家和群众的充分认可,同时取得省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二是发展模式对路。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采取“加工+种植”、“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了种植油茶的效益,有效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三是引导扶持到位。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梅州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了油茶产业领导小组、油茶产业项目专家组和油茶协会,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油茶加工、种植,每年组织召开全市油茶生产现场会,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政策、资金保障。四是宣传发动到位。五是服务保障到位。
刘日知强调,最近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提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重大安排,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市上下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时机、乘势而上,扎实做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促进“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明确一个目标。要以农民增收为最根本的目标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想方设法提高农民收入。二是突出一个重点。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油茶产业发展作为梅州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来科学谋划,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改革的重要措施来具体部署,努力推动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再上新台阶。三是要守住一条底线。要坚持利用荒山、火烧迹地发展油茶种植,确保不发生毁林种茶的事件。四是发展油茶产业要抓好三个环节。要抓规模,到2011年,全市新建油茶林基地15万亩,总面积达到40万亩;到2020年,达到80万亩,较大规模的油茶加工企业发展到4间,成为全省重要的油茶种植、加工基地。要抓服务,包括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切实保障权益。要抓品牌,积极引导油茶企业把创名牌与标准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树立品牌意识,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提高油茶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促进油茶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市委办、市委政研室、市林业局等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