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古人乘船顺珠江而下,发现一个环岛岸线风光旖旎、河涌纵横交错、岸上林果飘香的地方,将江、涌、园、林融于一体,随即作诗曰:“海珠南岸好停舟,树色波光相映浮”……这就是位于广州市中部被誉为“海上明珠”的海珠区。探访其间,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黄埔古港、岭南画派发源地十香园、孙中山大元帅府、邓世昌纪念馆、古色古香的中山大学建筑群等古迹和纪念建筑保存良好,诉说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据了解,海珠区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至今已经2000多年。
更为难得的是, 海珠区自然环境优越,生态优势明显。其中,素有“南肺”美誉的海珠区“万亩果林”保护区不得不说。早在1998年,海珠区以“返租土地”的形式建设瀛洲生态公园,进行果林保护。2006年,海珠区又采取政府向经济联合社租用土地的形式,探索“万亩果林”保护的有效途径。如今的万亩果园总面积约3.85万亩,仍然一片郁郁葱葱。园内的龙潭果树公园一期(84万平方米)建设已完成,二期工程建设也正在加紧推进,预计今年年底建成开放。同时,海珠区正在积极推进中的上涌果树公园(142万平方米),一期工程也将于今年年底建成开放。据专家研究发现,海珠区的万亩生态果园对调节广州市气候、净化城区空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来自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调查也发现,城区绿地已成为鸟儿的天堂。广州城区众多的绿洲共孕育了116种鸟类,种类数量竟然高于沿海湿地区。
借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契机,目前海珠区已实现出门见绿,小区游园遍地开花。2007年以来,海珠区共投资3615万元,建成了磨碟沙公园、潘鹤雕塑艺术园、纺织路计生小游园、海天四望小游园、十香园、客村立交东北角绿化工程、赤沙北码头绿化小游园等一批绿化工程,建设规模总计约7.98万平方米,让居民每天生活在绿色的海洋之中。今年秋,广交会首度整体迁移到海珠区的琶洲会展中心举行。为配合场馆建设,海珠区加强了会展中心周边亲水公园和琶洲体育公园的养护,让绿色花海更显琶洲会展中心的魅力。
在道路绿化方面,近年来,海珠区不断加强道路绿化建设和养护。如今珠江南岸7.5万平方米的绿地形成了滨江景观林带美景。在滨江路,在中大北门广场,美丽的珠江、葱郁的林阴大道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场所。此外,海珠区还完成了龙潭村周边、仑头村东路沿线、小洲村简氏宗祠周边、小洲村南沙快线沿线周边及瀛洲南路周边绿化工程等5.47万平方米的绿化建设。随着广州“南拓”、“中调”战略的实施,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如国际会展中心、广州新电视塔等纷纷落户海珠,为海珠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海珠区的城区功能正实现由传统的工业区向现代商贸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态旅游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中心城区转变,一颗绿色的海上明珠正在升起。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