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年绿化广东”行动中,梅州人让荒山变成了青山;在这几年的“绿满梅州”大行动中,梅州人更以林业生态新理念唱响了生态建设的主旋律,让梅岭大地变成了生态绿洲。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生态梅州”发展战略,把“种树”列为七项重点工作之一,为打造环境友好型生态家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理念和决策的历史性转变
“把我们梅州建设成秀美的绿色家园,让人们来到梅州,能够看到绿色、感受到绿意,能够嗅到来自绿色森林的清新空气。”市委书记刘日知在2004年初召开的“绿满梅州”动员大会上如是说。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了号召——掀起“绿满梅州”大行动高潮,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提高全市绿化水平,让梅州城乡大地更加充满绿意。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到2008年的行动目标,在政策体系、规划建设、行动举措和依法治林等层面作出新的部署和安排。
毋庸置疑,林业建设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手段。市委、市政府以“生态梅州”发展战略,赋予林业生态新的内涵——植树护绿,变“为砍而种”为“只种不砍”。梅州因此实现了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强化了自然生态优势,营造了良好生态环境。
全民植树护绿建设生态绿洲
有好的思路,作出了正确决策,就必须落到实处。我市迅速成立了“绿满梅州”大行动指挥部,各级、各部门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绿化目标管理责任制,以饱满的热情,迅速行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真抓实干,确保行动取得成效。每年造林季节,市委书记刘日知、市长李嘉等带头上山义务植树,梅城百岁山、城北黄明村、梅县南口葵岗村等崇山峻岭中,一棵棵树苗茁壮成长。
科学运筹谋方略,青山绿水考政绩。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梅州城区周围十万亩群山规划重点生态保护区的通知》,研究出台了《关于理顺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的意见》、《森林防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整治木材经营加工企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性文件,市政府与省林业局签订了《共建梅州市生态文明(林业)示范点合作协议》,各级党委、政府层层签订了《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书》。
“绿满梅州”大行动是一项社会性和公益性的系统工程,主要由林业、建设、规划城建、交通、公路、国土、教育、水利、环保等部门组织实施。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驻地官兵每年都广泛开展大规模的义务植树行动,高潮迭起。党员林,青年林,机关林,工会林,妇女林,红领巾林……遍布崇山峻岭;社区绿化,庭院种树,家庭植绿,蔚然成风……在蕉岭广福乐干村,人们在青山绿水间建起了农民公园,亭台楼阁、花园幽径,成了大人小孩休闲娱乐胜地。这里原是村里的垃圾场,村民们自发清除垃圾,植树种花,捐地扩展,捐款建设,建成了景观迷人的农民公园。
实施六项工程构筑生态屏障
种树并不难,难的是成材,难的是绿树成荫。为此,市委、市政府在确保植树实效上下工夫,以森林围城、绿色通道、林分改造、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保护等六项绿色工程为抓手,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为构筑山区生态屏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6年春,我市实施“梅州城区十万亩群山森林围城工程”,开展了大规模的义务植树、专业植树和自愿捐资行动。2006年以来,全市共筹集资金3800万元,完成“森林围城”造林面积5万多亩。如今,十万亩群山成为集健身、科普、观赏、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围城绿色屏障。这一工程的实施,带动了全市各县城森林围城工程建设,加快了“绿满梅州”目标的实现。平远、蕉岭、兴宁、大埔等地纷纷建设了规模较大、景致宜人的森林公园和绿色长廊。 在市委主要领导的倡议下,我市各地广泛开展了“一个院子、两棵大树”绿化行动,市、县、镇、村四级机关纷纷行动绿化办公场所,推动学校、医院、住宅小区等领域的绿化工作,初步达到了林荫密布、充满绿意的效果,并通过抓好特色景区的绿化工作、办好富有个性特色的花园或树木园,形成了特色景观、绿化地段。
2007年,我市启动了“市通县十条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对以梅州城区为核心向各县(市)辐射的十条主要交通干线两旁第一重山无林地、疏残林进行改造,如今完成造林面积2.1万亩。林分改造工程实施两年来完成改造面积12.3万亩。在造林过程中,我市坚持选用优良阔叶树种,加强监督检查和抚育管理,有效地保证了质量。梅城全面实施了临街拆墙透绿工程,变封闭式绿地为开放式绿地,促进园林城市、宜居城市建设,把庭院内绿色展示给市民。
为了从根本上遏制乱砍滥伐,从去年3月起,我市决定对木材经营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整治,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整治任务。至2008年底,全市已关闭各类木材加工企业902家,占整治任务1128家的80%,取得了明显成效。
各地积极投入到“绿满梅州”大行动中,全力建造秀美的绿色家园。丰顺突出“一点三线二十一块”地段的造林绿化工作,投入造林资金2400多万元。梅县着力建设桃花园、桂花园、银杏园、红豆杉园四个特色林业观赏园。蕉岭通过“八大工程”,打造生态蕉岭。梅江区 “封、管、造、育”多管齐下,打造百岁山森林公园精品工程。兴宁、五华以消灭荒山为重点,加快灭荒造林步伐。平远着力营建绿色走廊,建设生态绿洲。大埔突出园林景观,打造绿色城市。这些行动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力量投入林业的积极性,使林业建设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梅州大地上绿色在延伸,“绿满梅州”辉煌成就有目共睹:自2003年至2008年,全市共完成造林作业面积136.15万亩,总投资约4.1亿元,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增加了1044.42万立方米;至2008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1597.42万亩,森林覆盖率68.6%稳居全省第三,活立木总蓄积3468.8万立方米;创建了2个“全国绿化模范县”、4个“省林业生态县”;我市林业多项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成功获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园林城市”。目前,我市正全力以赴争创“国家园林城市”。
以绿色理念打造广东生态名城
近几年来,我市积极实施“生态梅州”发展战略,打造环境友好型生态家园。今日梅州,森林围城,绿色屏障,苍翠延绵;今日梅州,绿色满园,生态家园,宜居宜业。如今,市委、市政府为梅州林业生态建设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2011年前,全市8个县(市、区)全部建成省级林业生态县,4个以上县(市、区)要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全国绿化小康示范县”,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成为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
“梅州为全省林业发展创造了经验。”这是原省林业局局长徐萍华去年6月来梅调研时的评价。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徐颂军对记者说,梅州不仅是山绿了,林相改变了,更重要的是确定了“绿色理念”,形成了“恋山绿山”的社会氛围。 有山皆绿,有水皆清,四季花香,万壑鸟鸣。“绿满梅州”大行动巩固和发展了梅州良好的生态环境。梅州林业生态建设,将以打造广东生态名城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依法治林为保障,以科技兴林为根本,全面实现科学发展。在新的一年里,梅州将加快建设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为“绿色崛起”创造更为优越的生态环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