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路必有树,有地必有绿。中山近年来全力抓好 “绿化中山大地工程”,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绿化亮点层出不穷,基本实现了 “一路一树,一树一景”的目标,形成了以中心城区带动郊区辐射乡村,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绿化模式,缩小城乡环境差距,让广大农村群众享受到 “绿色”文明。
自2005年开展 “绿化中山大地工程”以来,中山各镇区为实现 “整体绿化水平提高一个档次”的目标,加大投入和管护力度,争创绿色家园,努力建设富裕新村。
据了解,仅在2008年,市、镇、村三级共投入资金2.5亿元,新增绿地面积约148万平方米。此外,坚持做好山地及滩涂造林工作,加快恢复生态系统。去年全年共投入资金1600余万元,在五桂山、三乡、南区等镇区开展林相改造13000亩,幼林抚育40500亩,种下土沉香、降香黄檀、灰木莲、山桂花等树种200多万株;在坦洲、南朗等镇区沿海滩涂种植红树林1100 多亩。我市还深入进行公共绿地建设,积极引导镇区大力开展森林公园、生态公园、休闲绿化广场等大型公共绿地建设,重点扶持南朗镇云梯山和大涌镇卓旗山森林公园建设,有效提升镇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同时,进一步增加绿量,以校园、驻军驻地、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公共绿地建设为新突破口,对其附属绿地进行调整、改造、补充。2008年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完成对纪念中学、市一中等14所学校,武警支队、边防支队、博爱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市卫生局等近20家单位的绿化改造和建设,扩大了绿化范围,提升了绿化品质。
目前,中山森林正逐步演化更替,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具有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景观特色的森林体系,同时沿海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在历经4年人工种植4000多亩红树林后,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逐步显现防风固浪、净化空气等湿地生态优势。(中林)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