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远市林业紧紧围绕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筹兼顾的基本目标,积极融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后花园”发展战略,坚持一手抓生态建设不放松,一手抓产业发展不动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千方百计加速清远林业产业发展步伐,取得良好成效。
打造四大林业产业
积极融入生态化战略,着力打造生态型林业产业。积极实施生态化战略,促进生态化与产业化紧密结合,着力打造生态型的林业产业。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培育、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和“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通过加强对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自然景观等资源的保护管理,进一步发展壮大森林资源,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生态屏障,为林业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积极融入工业化战略,着力打造工业型林业产业。2003年以来,清远成功引进了威利邦木业、顺阳中纤板厂、五联中纤板厂等三家大型木材加工企业,2007年产量39.6万立方米,既彻底改变了过去只卖木材原料的历史,又促进了林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推动全市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引擎。
积极融入市场化战略,着力打造市场型林业产业。不断强化市场理念,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瞄准市场需求,调整林业结构,努力开拓适销对路、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林业产品,使林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为林业产业向区域化、基地化、产业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积极融入后花园战略,着力打造休闲型林业产业。把林业产业化积极融入后花园发展战略中,依托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林区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遗址和动植物资源,着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把森林休闲旅游业打造成林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强势产业。
2007年末与1988年相比,全市林业总产值从2.38亿元增加到51.62亿元,其中第一产值从1.03亿元增加到17.03亿元,第二产值从1.34元增加到34.34亿元,第三产值从基本空白发展到0.25亿元,木材深加工能力从基本空白发展到40万立方米,产值8.89亿元。全市有林地面积1557.7万亩,比1988年增加45%;森林覆盖率67.3%,比1988年增加61.8%;活立木总蓄积量达6269.8万立方米,比1988年增加172%,林木年生长量达318万立方米,比1988年增加83%,年消耗量101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资源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
念好“六字”科学发展
今后,清远市将积极贯彻“五个林业”(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创新林业、和谐林业)的创新理念,结合清远的实际,推动清远林业科学发展。
森林生态建设着眼于“远”。为配合清远市建设中国宜居城市、华南休闲之都的总体目标,市林业局正在规划和实施“清远市自然生态区工程”,规划面积达12.2万亩,也称为清远的“市肺”工程,目的是把环绕清远目前市区和未来100万城市人口的规划区周边的山地和林木保护起来,通过各种造林育林措施,形成环城的天然氧吧和绿色屏障,把森林引入城市,提高清远市区抵御、承受和调节生态风险的能力,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森林休闲服务。
商品林建设着眼于“快”。 2005年5月,清远市政府出台了《颁布清远市鼓励发展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基地的规定》,对凡在清远商品林林地投资营造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基地、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国内外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给予享受返还部分育林金等相应优惠措施,并且把“5年营造50万亩速生丰产林”作为市政府的重点工程,每年考核,对完成任务的单位给予奖励,5年来全市共完成78万亩,是5年任务的155%。今后还要再扩大建设规模,把我市建设成林产工业原材料基地大市。
林产工业着眼于“强”。目前,清远已有威利邦木业、顺阳中纤板厂、五联中纤板厂、连州刨花板厂等四家大中型木材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达40万立方米。目前属于威华集团的威利邦木业已经上市,连州刨花板厂也并入了上市公司吉林森工。今后要在政策上、服务上继续支持这些林产工业上规模、上水平,成为国内以至亚洲的龙头企业。
森林旅游着眼于“特”。清远市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又是全省的重要生态屏障,发展生态旅游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要抓好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的大开发,从特色、档次、质量上下工夫。
经营管理着眼于“活”。要抓住林场改革的契机,利用林场土地资源,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同时,创新管理体制,建立新的劳动关系和分配办法,激发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解放生产力。
体制改革着眼于“闯”。 清远林业目前已经进入发展的新阶段,深层次的体制矛盾开始浮现,必须勇于改革,从体制上、制度上拓宽今后林业发展的空间,把林业事业推向更大的发展。(清远林业局)
附件:
打造四大林业产业
积极融入生态化战略,着力打造生态型林业产业。积极实施生态化战略,促进生态化与产业化紧密结合,着力打造生态型的林业产业。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培育、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和“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通过加强对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自然景观等资源的保护管理,进一步发展壮大森林资源,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生态屏障,为林业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积极融入工业化战略,着力打造工业型林业产业。2003年以来,清远成功引进了威利邦木业、顺阳中纤板厂、五联中纤板厂等三家大型木材加工企业,2007年产量39.6万立方米,既彻底改变了过去只卖木材原料的历史,又促进了林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推动全市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引擎。
积极融入市场化战略,着力打造市场型林业产业。不断强化市场理念,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瞄准市场需求,调整林业结构,努力开拓适销对路、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林业产品,使林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为林业产业向区域化、基地化、产业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积极融入后花园战略,着力打造休闲型林业产业。把林业产业化积极融入后花园发展战略中,依托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林区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遗址和动植物资源,着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把森林休闲旅游业打造成林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强势产业。
2007年末与1988年相比,全市林业总产值从2.38亿元增加到51.62亿元,其中第一产值从1.03亿元增加到17.03亿元,第二产值从1.34元增加到34.34亿元,第三产值从基本空白发展到0.25亿元,木材深加工能力从基本空白发展到40万立方米,产值8.89亿元。全市有林地面积1557.7万亩,比1988年增加45%;森林覆盖率67.3%,比1988年增加61.8%;活立木总蓄积量达6269.8万立方米,比1988年增加172%,林木年生长量达318万立方米,比1988年增加83%,年消耗量101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资源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
念好“六字”科学发展
今后,清远市将积极贯彻“五个林业”(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创新林业、和谐林业)的创新理念,结合清远的实际,推动清远林业科学发展。
森林生态建设着眼于“远”。为配合清远市建设中国宜居城市、华南休闲之都的总体目标,市林业局正在规划和实施“清远市自然生态区工程”,规划面积达12.2万亩,也称为清远的“市肺”工程,目的是把环绕清远目前市区和未来100万城市人口的规划区周边的山地和林木保护起来,通过各种造林育林措施,形成环城的天然氧吧和绿色屏障,把森林引入城市,提高清远市区抵御、承受和调节生态风险的能力,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森林休闲服务。
商品林建设着眼于“快”。 2005年5月,清远市政府出台了《颁布清远市鼓励发展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基地的规定》,对凡在清远商品林林地投资营造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基地、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国内外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给予享受返还部分育林金等相应优惠措施,并且把“5年营造50万亩速生丰产林”作为市政府的重点工程,每年考核,对完成任务的单位给予奖励,5年来全市共完成78万亩,是5年任务的155%。今后还要再扩大建设规模,把我市建设成林产工业原材料基地大市。
林产工业着眼于“强”。目前,清远已有威利邦木业、顺阳中纤板厂、五联中纤板厂、连州刨花板厂等四家大中型木材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达40万立方米。目前属于威华集团的威利邦木业已经上市,连州刨花板厂也并入了上市公司吉林森工。今后要在政策上、服务上继续支持这些林产工业上规模、上水平,成为国内以至亚洲的龙头企业。
森林旅游着眼于“特”。清远市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又是全省的重要生态屏障,发展生态旅游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要抓好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的大开发,从特色、档次、质量上下工夫。
经营管理着眼于“活”。要抓住林场改革的契机,利用林场土地资源,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同时,创新管理体制,建立新的劳动关系和分配办法,激发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解放生产力。
体制改革着眼于“闯”。 清远林业目前已经进入发展的新阶段,深层次的体制矛盾开始浮现,必须勇于改革,从体制上、制度上拓宽今后林业发展的空间,把林业事业推向更大的发展。(清远林业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