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

[东莞]近百种珍稀植物有经济开发价值

  7月9日上午,东莞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和利用论坛在东莞市清溪镇召开。来自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局、林业局及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的研究人员就东莞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现状和出路做了交流探讨。   “东莞现存近200种珍稀植物中,一半以上有经济价值”,会议伊始,中国物种多样性与保护研究组首席研究员刑福武称,“但实现产业化比较好的,只有莞香和短萼仪花。”   不少与会者认为,目前华南地区的珍稀植物保护面临的主要困境是经费不足。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现有植物13000多种,但经费不足也是他们这家全国最大植物园的心头之痛。守着全国最丰富的植物物种资源,却因没有资金从事进一步大规模的珍稀植物保护,导致大量物种灭绝。这已成为华南地区珍稀植物保护的共同困境,即使是重视植物保护工作的东莞也不例外。据了解,在过去的五年间,由于树干具有药用价值,分布在东莞大岭山的木沙椤面临过度采伐将近绝种,东莞润楠也因过度开采而难逃厄运。   “我反对直接采挖野生珍稀植物”,刑福武说,“但也提倡有条件的单位开发利用”。现有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人工繁殖等,均可实现珍稀濒危植物的大量培植。数量增加后,珍稀物种的药用观赏价值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掘,从而起到变单向保护为复合经济开发,变财政支出负担为经济增长点的效果。   将植物保护与经济价值开发联合,正成为近几年华南珍稀植物保护的出路。在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同时,利用先进生物技术以及管理水平充分挖掘珍稀植物的药用、观赏价值,不仅可以提高当地居民对珍稀植物保护的积极性,也可减少财政支出压力,增加社会效益,实现珍稀植物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与会者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   据介绍,东莞林业部门一直将植物保护当作重头戏来抓。早在1999年,东莞率先在全省停止营利性森林采伐;2006年,全市启动银瓶山、大岭山、宝山等总面积达20.5万亩的封山育林工程;2007年,全市规划了总面积达39.1万亩的4个自然保护区和16个森林公园。此外,还将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与每年2.5万亩的林相改造相结合。截至目前,东莞现存有三尖杉、穗花杉、华南五针松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115种,栽培珍稀濒危植物80多种,无论种类数量均排珠三角城市前列。 附件:

相关稿件:
网上赌搏网站 皇冠博彩 威尼斯人博彩 澳门新葡京博彩 澳門威尼斯人博彩 十大赌博登录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