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油茶种植历史悠久,现有油茶林面积51.4万亩。近年建设的高产油茶种植基地50多个,面积9.2万多亩,其中2009、2010年新建面积4.8万多亩。培育了以广东大一品、东源绿保等公司为龙头的企业20多家,发展了以东源牛栏岗、和平金坑为主的油茶专业合作组织13家。规模加工企业4家,年处理油茶籽近5万吨,年产优质茶油1万多吨。有“大一品山茶油”、“绿保油茶籽油”、“双峰茶油”、“千家欣茶油”等茶油品牌,油茶产业已经成为河源提高林地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兴林富民”的一大特色林业产业。
领导重视,提供政策支撑
2009年10月,河源召开的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把“发展高山油茶等基地建设,实现林业效益显著提高”作为明后两年林业工作要实现的五个目标之一。龙川县出台了《加快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加强油茶造林和低改补助;紫金县结合扶贫政策,对5个省级贫困村发展油茶种植的每亩一次性补贴200元,并免费提供种苗。
龙川县是河源油茶发展较快的一个县。该县种植油茶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全县现有油茶林16万亩,主要集中在四都、黄石、上坪、义都、黎咀、赤光等镇。去年9月,该县被国务院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油茶示范县”称号后,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和“主产区+辐射区”的建设格局,大力发展油茶种植。据统计,仅今年1月至今,该县新种油茶面积3万亩,新建育苗基地4个,面积近400亩。
合理规划,坚持科学发展
河源先后组织了3次调研和1次考察学习活动,全面掌握了油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编制了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规划新种油茶40万亩,总面积控制在90万亩左右。实施“四不准”措施,即:不准毁林种植;不准炼山种植;不准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等主干要道沿线,江河两岸、水库周边,城镇周围等重要生态区位发展种植;不准在坡度过大,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林地发展种植。
切实加强油茶种苗的培育、流通、种植等过程的管理。执行油茶种苗生产和市场经营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四定三清楚”(即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点生产、定向供应,品种清楚、种源清楚、苗木销售去向清楚)组织油茶良种苗木生产,杜绝非良种苗木上山。对辖区内油茶种苗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对无证生产、穗条来源不明的油茶苗木等情况进行清理,坚决打击非法经营、制售假劣种子、苗木行为,从源头上保证油茶种苗质量。
创新机制,做好指导服务
一是抓机制创新。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公司与农户的互惠互利。东源绿保公司已建成示范点20多个。全市已有10多家企业带动900多户农民发展种植油茶。推广专业合作社模式,全市共有油茶专业合作组织13家,带动500多户农民发展种植。二是抓示范带动。抓好龙川、紫金两个国家级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的建设,按计划实施了油茶低产林改造、良种繁育技术应用与推广、丰产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10多个,完成示范林建设2万多亩。三是服务经营者。为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级、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及国家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等项目7个,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800多万元。举办培训班,为企业申请林业贴息贷款。四是推广良种良法。成立“河源市经济林果研发中心”,开展良种培育、良种引进适应性试验、茶油深加工研究、良种产量测试等科研活动。东源绿保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培育出本地优良品种“绿华一号”。推广套种、高接换冠等低产改造技术、配方施肥、无公害防治有害生物等技术。(河林信) 附件:
领导重视,提供政策支撑
2009年10月,河源召开的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把“发展高山油茶等基地建设,实现林业效益显著提高”作为明后两年林业工作要实现的五个目标之一。龙川县出台了《加快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加强油茶造林和低改补助;紫金县结合扶贫政策,对5个省级贫困村发展油茶种植的每亩一次性补贴200元,并免费提供种苗。
龙川县是河源油茶发展较快的一个县。该县种植油茶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全县现有油茶林16万亩,主要集中在四都、黄石、上坪、义都、黎咀、赤光等镇。去年9月,该县被国务院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油茶示范县”称号后,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和“主产区+辐射区”的建设格局,大力发展油茶种植。据统计,仅今年1月至今,该县新种油茶面积3万亩,新建育苗基地4个,面积近400亩。
合理规划,坚持科学发展
河源先后组织了3次调研和1次考察学习活动,全面掌握了油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编制了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规划新种油茶40万亩,总面积控制在90万亩左右。实施“四不准”措施,即:不准毁林种植;不准炼山种植;不准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等主干要道沿线,江河两岸、水库周边,城镇周围等重要生态区位发展种植;不准在坡度过大,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林地发展种植。
切实加强油茶种苗的培育、流通、种植等过程的管理。执行油茶种苗生产和市场经营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四定三清楚”(即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点生产、定向供应,品种清楚、种源清楚、苗木销售去向清楚)组织油茶良种苗木生产,杜绝非良种苗木上山。对辖区内油茶种苗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对无证生产、穗条来源不明的油茶苗木等情况进行清理,坚决打击非法经营、制售假劣种子、苗木行为,从源头上保证油茶种苗质量。
创新机制,做好指导服务
一是抓机制创新。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公司与农户的互惠互利。东源绿保公司已建成示范点20多个。全市已有10多家企业带动900多户农民发展种植油茶。推广专业合作社模式,全市共有油茶专业合作组织13家,带动500多户农民发展种植。二是抓示范带动。抓好龙川、紫金两个国家级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的建设,按计划实施了油茶低产林改造、良种繁育技术应用与推广、丰产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10多个,完成示范林建设2万多亩。三是服务经营者。为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级、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及国家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等项目7个,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800多万元。举办培训班,为企业申请林业贴息贷款。四是推广良种良法。成立“河源市经济林果研发中心”,开展良种培育、良种引进适应性试验、茶油深加工研究、良种产量测试等科研活动。东源绿保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培育出本地优良品种“绿华一号”。推广套种、高接换冠等低产改造技术、配方施肥、无公害防治有害生物等技术。(河林信)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