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开设生态信息共享平台,将生态保护纳入官员绩效考核,形成深圳基本生态线长效管理机制。日前,宝安区加强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专家研讨会召开,来自城市规划、文化、旅游、产业研究、经济、生态环保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生态线管理建言献策。
专家研讨围绕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推进基本生态控制线内现状建设问题的处理和优化生态结构,发挥最佳生态调节作用三个方面深入展开。专家提出,首先,要对生态区的水库、湿地、廊道、社区等情况分门别类,进行全面摸底评估;针对不同的生态区分别采取绝对保护、适度开发、强制恢复等政策。其次,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补偿对象、形式、标准等进行明确;开设生态信息共享平台,方便部门协作和市民监督。再次,对生态线内现状建设用地,可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向科技研发、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等资源、环境消耗低的用途转型。有专家认为,生态线应当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可微调性,在不断评估中扩张和优化;生态区既要起到保护生态的作用,还要通过绿道建设等途径让更多市民享受自然;生态保护要成为“十二五”发展最重要的“纲”,在细化、完善后进行立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