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普宁市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年来,该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至目前,已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共完成外业勘界确权面积136.7万亩,占林改总面积的98.6%;已完成第二榜公示96.8%;已发放林权证8860份,占应发证的49.1%;省下发的7万份权益证书已全部发到农户手中。
普宁市是全省50个山区县(市)之一,该市林业用地面积150万亩,占区域面积的61.7%,有林地面积140.7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205.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0.9%,林业总产值约3.25亿元。此次林改主要任务是138.7万亩集体林地,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1.67%.该市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采取了有效措施,扎实有序、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工作。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该市于去年11月召开了林改工作动员会议,全面拉开全市林改工作的序幕,今年又先后召开三次会议,对林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专门成立了普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镇、村二级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确保林改工作高位推进;结合实际,制订出台了林改实施方案,并通过层层签订林改责任书,把林改工作责任落实到各责任主体,把任务分解到每位干部。
——搞好培训,严格考核。该市及各乡镇、场、街道均抽调业务技术骨干,成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组和指导组,认真组织相关政策和业务培训,有效保障林改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确保林改质量。该市林改办先后举办林改业务和现场外业踏查、实地勾图培训班12场次,共培训人员4172人次。
——广泛宣传,提高认识。该市坚持舆论先行,通过层层召开会议以及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和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等方式,大力宣传林改的政策法规、目的意义、改革内容,营造浓烈的林改工作氛围。据统计,该市已召开大小会议1386场次,制作宣传牌142块,悬挂横幅1650条,张贴标语9120条,印发林改宣传手册30多万份。
——示范带动,全面铺开。该市结合实际,选定广太镇和后溪乡作为试点,集中力量,先行改革。同时,要求每个镇(乡、街道、场)也选定1至2个村开展试点工作。经过试点,该市初步探索出平原地区“均股均利”和山区 “分山到户”两种林改模式,保持了政策的连续稳定,保障了农民的长期经营、长期收益和林地的长期稳定,受到了省林业局领导的高度肯定。
——把握政策,规范操作。该市在实施改革过程中,精心组织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确保执行政策不走样,履行程序不缺项,真真正正让农民得到林改带来的实惠和好处。
——督促指导,确保质量。该市建立自上而下的督导工作机制。该市各套班子成员每人挂钩联系一个镇(乡、街道、场),负责督促协调当地林改工作;该市分管领导经常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该市林改办成立4支督导组,分别挂钩全市4个单元28个乡镇场街道,经常深入镇、村督促指导、协助林改工作。同时,4支督导组与普宁政府办联合组成督查组,坚持1月1次督查,10天1次汇报制度,全面掌握全市各地林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质量。
——积极调处,维护稳定。该市对历史遗留和新发生的林权纠纷高度重视,在调处工作中,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调处”的原则,把调解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落实到镇、村,努力做到“四个不出”:即户与户的纠纷不出组,组与组的纠纷不出村,村与村的纠纷不出镇,镇与镇的纠纷不出市,依法认真调处,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消灭于萌芽状态,保证了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抓好配套,促进发展。在抓好主体改革的同时,该市还积极抓好配套改革和林政管理,系统地推进林改工作。一是完善林业体制改革;二是开展林业投融资改革;三是加强林政管理。
——生态改善,农民增收。该市通过林改,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广大林农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把植树造林当作增加收入的一种有效途径,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户纷纷加入植树造林行列,形成了全社会大办林业的热潮,自觉抵制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行为,保护了森林资源,促进了林业发展,巩固和提高了绿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据统计,今年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户造林面积达1.6万亩,预计可增加林业产值4000万元以上。
附件:
相关稿件: